將一株生長正常的某種植物置於密閉的玻璃容器內,在適宜條件下光照培養。從照光開始,凈光合速率隨著時間延長逐漸下降直至為0。之後保持不變。在上述整時間段內,玻璃容器內CO2濃度表現出的變化趨勢是
一個圓柱形的容器內放有一個長方體鐵塊,現打開水龍頭往容器中注水3分鐘時,水恰好沒過長方體鐵塊的頂面。又過了18分鐘后,容器內被注滿了水。已知容器的高是50厘米,長方體鐵塊的高是20厘米,那麼長方體鐵塊的底面面積是圓柱形容器底面面積的()
在超市裡常常看到牛奶裝在方形的容器中出售,而碳酸飲料則常裝在圓形的容器中出售。下列關於此現象的原因解釋不合理的是:
甲,乙兩個圓柱形容器的高度都是24厘米,底面半徑依次是10厘米,20厘米。用一根細管M單獨向甲注水,20秒可以注滿。現在在兩個容器高度一半處各打穿一個圓孔,再用一根小膠管把兩個容器連接成一個連通器。如果仍用細管M向容器甲注水,那麼經過1分鐘,容器甲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注意:圓孔的直徑大於細管M的直徑,且膠管和小孔介面處很緊密,不會漏水,膠管容積忽略不計。
深化公司科研部第一實驗室擬將一升化學溶劑平均分給6個實驗小組,前來領取溶劑的各組代表來到實驗室,只見桌子上放著將要分發下去的化學溶劑,並放著一升容積的長方形容器 、1/3升的圓柱形容器各一件,及每個實驗小組領回化學溶劑所需足夠大容積的器皿6件。沒等實驗室主任把量杯拿來,本科剛畢業分來的實習生曾鈕就自告奮勇上前去用桌上已有的容器分了起來,請問曾鈕至少使用容器進行幾次操作才能完成這次溶劑的分配工作?(我們將化學溶劑倒入並倒出容器一次定為一次操作。)
小明有一正四稜錐容器,其基本參數如圖1所示。如圖2,若不考慮壁厚,將容器口保持水平放置后,再將長、寬、高分別為1cm,比重大於1的正方體小積木在全部保證水平放置的前提下相互緊貼、一層一層規則地擺入正四稜錐容器中。也就是讓第一層的一塊積木朝下的四條棱與容器壁接觸,其它各層的四角處4塊積木朝下相鄰的兩條棱分別與容器角上對應相鄰的兩個壁面相接觸,而其他每層四方邊緣處的積木朝下的一條棱分別與容器四壁面相接觸,這樣一直擺到最後一層積木的上平面與容器口剛好平齊。然後小明向容器內灌入約308.33克(精確數字為308又1/3克)水剛好使水與容器口平齊。現問小明向容器中共擺入了多少塊這樣大小的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