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中国艺术里寻找一种雅俗交融的代表,那么戏曲应该是( )的,中国戏曲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雅”和“俗”的一种良性( ),它们共同( )了中国戏曲的文化品格。
依次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戏曲必须“程式化”,这些“程式”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程式”在戏曲表演中有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作用。它与“唱、念、做、打、舞”高度地综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程式”虽然是虚拟的,夸张的,但也不能乱来,一切动作都要在节律规范中。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戏曲之舞追求气韵生动、兴味蕴藉,独立成章的舞段虽不多,却有极为完善的审美规范,体现为众多程式技巧,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矩”。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曾有人用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好像很贴近主题,不想天女的轻盈飘逸之态尽失,反显笨拙。从石窟壁画复原的“敦煌舞”在身形、力量、技巧方面的要求,均与戏曲之舞不同,当后者的“拧、倾、圆、曲”被替换为“双手平托、出胯冲身成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时,戏曲的味道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罩甲是明代戎服的一种,对襟,用纽扣固定,无袖或短袖,左右两侧及后部开裾,衣身可缀甲片,也可纯用织物制作,底边通常缀有彩色的排穗。明代戏曲舞台上青少年武将多穿罩甲,并配上金束发冠,显得英俊威武。清代之后戏曲中仍然沿用,分为排穗(须)甲与排须长马甲(坎肩)两种,与紫金冠配套。《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头戴束发紫金冠、身穿排穗褂子,就是将艺术造型移植了过来,体现了宝玉“将门公子”的身份。
关于罩甲,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①西汉时期的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这个观念深入人心。
②明代汤显祖写的《牡丹亭》里面,柳梦梅则透过自画像上的题字风格来想象杜丽娘的灵心慧性。
③元代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中,张君瑞曾通过书信的字迹揣摩崔莺莺的心态。
④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字迹就是心迹。
⑤这两个戏曲情节反映了社会大众对于字迹的普遍认识。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