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先生曾說:「做學問可訓練做人。」初聽不免令人困惑:「做學問」是少數人從事的職業,並非人人可為,更非人人必為,除了享受其研究成果,可謂與大多數人的生活毫無干係。不過,若我們把思路放開,錢先生此言也不難理解。這裡的關鍵在「訓練」二字:治學的道理、方法,許多根本就來自日常生活,兩者雖有深淺之別,卻是一脈貫通。比如,我們幾乎需要時刻面對各種情勢,判斷是非準確,甚或涉及身家;而專業性的學術訓練,一個核心工作就是學習精確而審慎地做判斷。
這段文字意在?
按照公布的計劃,「昊鯤」戰機部署到扶桑洲機場后,將在扶桑洲北部的訓練航線上進行超低空飛行訓練,訓練時間段的28%為傍晚。這意味著居住在訓練航線下的居民,將要承受更多的噪音困擾。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論述?
某銀行保險柜被撬,巨額現金和證券失竊。警察局經過偵破,拘捕了三名重大的嫌疑犯:施辛格、賴普頓和安傑士。通過審訊,查明了以下的事實:
(1)保險柜是用專門的作案工具撬開的,使用這種工具必須經過專門的訓練。
(2)如果施辛格作案,那麼安傑士也隨之作案。
(3)賴普頓沒有受過使用作案工具的專門訓練。
(4)罪犯就是這三個人中的一個或一夥。
以下的結論,哪個是正確的?
要使一個團隊能躋身世界強隊之列,至少必須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提高隊員基本技能,二是講究科學訓練。不切實解決這兩點,即使臨戰時拼搏精神發揮得再好,也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績。
以下哪一項推理沒有表達上述議論的觀點?
A、除非提高隊員的基本技能和講究科學訓練,否則不能取得突破性成績
B、只要提高了隊員的基本技能和講究了科學訓練,就一定能取得突破性成績
動物種群的跨物種研究表明,出生一個月就與母親隔離的幼仔常常表現出很強的侵略性。例如,在覓食時好鬥且拼搶爭食,別的幼仔都退讓了它還在爭搶。解釋這個現象的假說是,形成侵略性強的毛病是由於幼仔在初生階段缺乏由父母引導的社會化訓練。
如果以下哪項陳述為真,能夠最有力地加強上述論證?
A.早期與母親隔離的羚羊在衝突中表現出極大的侵略性以確立其在種群中的優勢地位。
B.在父母的社會化訓練環境中長大的黑猩猩在交配衝突中的侵略性,比沒有在這一環境中長大的黑猩猩弱得多。
C.出生頭三個月被人領養的嬰兒在童年時期常常表現得富有侵略性。
D.許多北極熊在爭食衝突中的侵略性比交配衝突中的侵略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