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閱讀與交流中,人們往往根據他們的常識來理解讀到或聽到的一句話究竟是什麼含義。為了方便說不同語言的人們之間的交流,科學家們希望能夠發明一種翻譯機器。目前各種類型的翻譯機器雖然能夠很容易地掌握各種語言的語法規則,但要它們擁有人們的常識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科學家在現階段還難以做到讓翻譯機器準確理解日常語句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準確地翻譯。
下列哪項可以從上文中推導出來?
A.翻譯機器不可能掌握一種語言的語法規則。
B.在日常交流中,人們對比較簡單的語句的理解往往不會訴諸語法規則。
C.對日常語句的準確理解依賴於人們的常識。
D.翻譯機器如果能掌握一種語言的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該語言中的語句含義。
音樂是真正的世界語,是感情的語言。當兩個國家願意通過音樂交流,其中或許就含有某種政治善意,即雙方想以彼此都能了解、都可接受的音樂語言進行對話。而且,「樂與情通」,音樂往往可以給人帶來精神愉悅,從而為人際交往創造良好的氣氛。
這段文字強調音樂是?
來自不同的語言群體和文化的人需要彼此交流,就必須尋找交流工具。在一個層面上,他們可以依賴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人員,這些人可以熟練使用兩種以上的語言來作口譯和筆譯。但這是不方便的,花費的時間和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整個歷史上,不斷出現通用語言,在古代世界和中世紀世界是拉丁語,在西方几個世紀中是法語,在非洲的許多地區是斯瓦希里語,20世紀後半葉,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是英語。
以下哪一項最能準確概括上面一段文字?
某研究員認為,人類語言最初直接來源於鳥類和靈長類。因為如果重新審視現代人類語言,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的相互交流是如何從鳥類和其他靈長類古老的交流模式系統演化而來的。他宣稱,從鳥類身上,我們獲得了語言的旋律部分;從其他靈長類身上,我們獲得了語言的實用性內容部分。在過去10萬年裡的某個時候,這些能力最終演化成我們今天所知的人類語言。
上述結論還需基於以下哪一前提?
A.人類的交流與其他動物的交流之間的相似度比我們一般認為的要多。
B.人類語言包含兩個不同層面:與句子可變結構相關的表達層面以及表達句子核心內容的辭彙層面。
C.人類語言的交流在過去和現在變化不大。
D.鳥類和除人類以外的其他哺乳動物有自己的交流語言。
研究人員用腦電圖技術研究了母親給嬰兒唱童謠時兩人的大腦活動發現:當母親與嬰兒對視時,雙方腦電波趨於同步,此時嬰兒也會發出更多的聲音嘗試與母親交流。他們據此認為母親與嬰兒對視有助於嬰兒的學習與交流。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員的觀點?
A、在兩個成年人交流時,如果把他們的腦電波同步,交流就會更順暢。
C、當部分學生對某學科感興趣時,他們的腦電波會趨於同步,學習效果也會隨之提升。
在同一側的房號為1、2、3、4的四間房裡,分別住著來自韓國、法國、英國和德國的四位專家。有一位記者前來採訪他們,
①韓國人說:「我的房號大於德國人,且我不會說外語,也無法和鄰居交流」;
②法國人說:「我會說德語,但我卻無法和我的鄰居交流」;
③英國人說:「我會說韓語,但我只可以和我的一個鄰居交流」;
④德國人說:「我會說我們這四個國家的語言。」
那麼,按照房號從小往大排,房間里住的人的國籍依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