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爱好游戏的国王,一天他无聊于是创作一个游戏,他邀请了五个人参与,这五个人分别是甲,乙,丙,丁,戊。游戏大致流程如下:
国王打算将100金币分给这五个人,但他不想自己分,于是他决定让甲,乙,丙,丁,戊轮流提出分金币的方案(例如:甲先提出:甲 20 乙 20 丙20 丁 20 戊 20),在一个人提出方案后,就立刻开始投票。除了提案人外,剩下在场的人每个人可以投同意也可以投不同意(没其他选项,必须投这两个之一)。
若投同意的票数大于等于投票的人数的一半,那么该方案成立,游戏结束,金币按该方案分配下去。若投同意的票数小于投票的人数的一半,则该提案人将被拖出去处死,剩下的人将继续进行游戏,由后一个人提出方案(假如甲已经被处死,那么乙提出方案例如:乙 25 丙 25 丁 25 戊 25),依此类推,直到游戏结束。
若游戏最后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那他直接获得100金币,游戏结束。
此外,国王还加了一条特殊规则:1.游戏结束后,若根据方案有人没有获得金币,也就是他分配到0个金币,那么他将视为不积极参与游戏,将被处死。
信息:
1.这五个人互不认识,在游戏中也不准交流合作。
2.这五个人智商极高,特别擅于揣测对方心理,逻辑推理很强。
3.这五个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利益最大,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最先保住自己的性命,换句话说,自己死亡概率越小越好,他们都不敢拿生命赌博。
(2)其次获得跟多的金币,哪怕一个也必争。
(3)利用游戏规则杀死其它的人。
此信息重点说明一下,三个方面有轻重之分,即 保住自己的小命>获得哪怕一个金币>多杀一个人。自己的命>金币>杀人,记住了!
4.你知道的所有规则与信息这五人也知道,补充第3点,这里引入“利益数”,假设自己的生命是100分,金币是每个1分,每用方案(0金币杀人)杀死若干人或投死(必须是投的不同意)一人,每杀一人0.2分。计算一下一个人的利益数,可以认为他会按此数最大时做出行动。
好了,现在游戏结束了(未积极参与游戏的人也处死了),你觉得最后的结果最可能是:
【答案的格式:
甲( )乙( )丙( )丁( )戊( )。括号中可以填“死”;也可以填数字(1到100),表示最后获得金币的数量】
社会认知偏差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认知者和被认知者总是处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状态。因此,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偏差无非是由于某些特殊的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对人这种社会刺激物的特殊反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认知偏差的是?
A.《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面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将其拒之门外。
B.小王来公司的时间不长,但最近销售业绩突出,他的个人能力也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C.影视剧中的记者多为年轻漂亮的女性,人们常认为记者多为年轻女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女记者只占全部记者的三分之一,25岁以下的年轻女记者只占8.4%。
D.小李是一个作家,从业十年后,他的新作一炮成名,他以前创作过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因此迅速受到追捧,成为畅销书籍。
人们常说,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有专家指出,读书还可以治病,特别是对于由一些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抑郁、压抑、恐慌、烦恼等,读书有很好的疗效。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观点?
A、读书能够促使患者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重新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B、患者能够从阅读中有意无意获得情感上的认同和慰藉,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似不注意和似注意都是注意的一种,其中似不注意是指貌似不注意一事物而实际的心理活动却十分注意这一事物,而似注意是指表面上注意某些事物,但实际上心里却想着其他事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似不注意的一项是?
A.小李参加部门会议时,心里一直在想下个月休假去哪里玩。
B.传说王羲之在书法创作时太过投入,有一次竟将馒头蘸着墨汁食用。
C.学生在教室里听课,突然从外面进来一个人,这时学生就会中断听课,不由自主地注意进来的人。
D.刑事侦查人员在人群中发现了侦缉对象,为了不打草惊蛇,往往选择假装没看见,然后悄悄靠近,最后出其不意地将对象抓获。
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态势犹如一个大教室,媒体是雷打不动的信息中心;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舆论态势则近乎游乐场,受众可以随兴趣任意选择内容和场景。要从媒体竞争中突围,在舆论引导中制胜,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追求猎奇、编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媚俗、极端表达也不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