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告別了茹毛飲血,告別了原始的狩獵採集而過度到農耕時,烹飪便隨著人們味蕾的刺激而興起,以致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古代的中國人真可謂是活在了舌尖上,生產力的低下加上賦稅、徭役的頻繁,讓中國的老百姓不得不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因此,《左傳》中有「肉食者鄙」一說。可見在那個時期,中國的老百姓是吃不上肉的。
文中「古代的中國人真可謂是活在了舌尖上」指的是?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有關他的對聯故事很多。下面就講幾個。有一次他作戰途中,帶兵路過一個驛站[yìzhàn,古時候專管 政府信差換馬、歇腳、睡覺的地方],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聽差,在裡面正 忙活吶。朱元璋走過去問他在這兒幹什麼。小孩說:「我替爸爸在這兒當差吶。」那會兒規定,老百姓都得替朝廷白當差,要白乾好些天的活兒,這叫 做「差役」。朱元璋問他:「你能對對子嗎?」小孩說:「能」。朱元璋就 說了個上句:
「七歲兒童當馬驛;」
小孩馬上對了個:
「()()()()()()()。」
很早以前,有一年,先是天氣大旱,後來又連下暴雨,溝滿壕平,莊稼被糟蹋了一大半。可是官府里要的苛捐雜稅不但沒減少,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眼看著要缺糧斷頓,逃荒要飯,老百姓怨聲載道,狠狠咒罵那些不顧老百姓死活的混官、贓官。
有一個老農,實在憋不住這一肚子氣,闖進縣衙門,報告今年的荒情,求縣太爺少給老百姓要捐要稅。
縣太爺聽了老農說的年景后,問:「今年麥子收成多少?」
老農答:「三成。」
縣太爺又問:「棉花收成幾成?」
老農答:「二成。」
縣太爺又問:「穀子收成幾成?」
老農答:「二成。」
縣太爺聽到這裡,火就上來了,呵斥道:「三成、二成、二成, 這不就有了七成收成了嗎!比去年還多一成,是個好年景,你還找上衙門來告荒,想不納糧交稅!你這個刁民,是想找打!「
挨了一頓臭罵,老農不僅沒生氣,倒呵呵地冷笑起來,說:」我老漢活了170多歲,沒見過這樣的荒年,也沒見過像你這樣的縣太爺。「
縣太爺一聽,更加惱火了,把驚堂木「啪」地一拍,罵道:「你這個賤民!剛才謊報年景,是為了不想納稅交租,現在,你為什麼又虛報自己的歲數?」
一番解釋后,縣太爺只有猴吃芥茉——乾瞪眼!
老農究竟說了些什麼呢?
在西方几個核大國中,當核試驗得到了有效的限制,老百姓就會傾向於省更多的錢,出現所謂的商品負超常消費;當核試驗的次數增多的時候,老百姓就會傾向於花更多的錢,出現所謂的商品正超常消費。因此,當核戰爭成為能普遍覺察到的現實威脅時,老百姓為存錢而限制消費的願望大大降低。
上述論證基於以下哪項假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