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世界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假期變得異常活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不少人被迫待在家中,通過上網來打發時間。可是,雖然此前不少年輕人都將「宅」生活視為理想狀態。但是當「微博刷到腦殼痛」「追劇追到無聊」之後,人們才發現:這樣的宅生活並非那麼充實和舒適。與此同時,關於空虛、無聊的感慨也不絕於耳。網路互動,能否真正緩解人們的孤獨?通過網路,我們似乎是聯繫在一起的,但實際上又活在自己的「氣泡」之中,陷入了一種全新的孤獨狀態:如對人際關係的焦慮、線上線下身份轉換的模糊、新的時空緊張感,等等。
這語段意在說明?
孤獨是現代人的基本特徵。幾乎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體驗到孤獨襲來的痛楚。它可以是簡單而表面化的比如成為球隊裡面不可能上場比賽的球員,或者派對上永遠坐在角落裡面的女孩兒;也可以是尖銳而劇烈的,比如失去配偶或者親朋友。_________,它與連接的人數和頻率無關,而與連接的質量和意義有關。你可能在高朋滿座的喧嘩中仍然感到深刻的孤獨。
根據語意填入劃線部分恰當的是:
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越長,越容易感到孤獨。研究人員招募了1787名19歲至32歲的成年人,讓他們完成一份問卷。調查發現,在社交媒體上每天花費時間超過120分鐘的人感受到的孤獨,大約是那些每天費時少於30分鐘的人的兩倍。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在社交媒體上花的時間越多,現實世界中與人交流的時間就越少,因此越容易感到孤獨。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結論?
一個孤獨的核糖體在細胞中孤獨的徘徊著,終於,它遇到了一個mRNA,於是,核糖體便結合到了mRNA上,開始翻譯蛋白質。它一邊翻譯,一邊向mRNA訴說著自己悲慘的經歷。原來,它本是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從它出現開始,就一直與內質網相依為命,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內質網被破壞,於是它便落到了這個地步。就在它剛哭訴完時,就聽到了一聲如同雷鳴般的聲音:「既然你都這樣了,又為何這翻譯我呢,我攜帶的可是胰蛋白酶的密碼子啊!」這時,核糖體心裡一緊,心想:完了...
請問後來怎麼了?
ps:核糖體所說的內質網是指細胞內全部的內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