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书本是他们获得知识和寻求思想支柱的重要途径。并不是著书立说的人便可成为社会时代的导引者,在写书的人和繁杂的书籍经典海洋中,能够真正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极深印象的往往微乎其微。因此,对于那些不以创利为主要目的的著书者和那些潜心修志、遍觅群科的读书人来讲,少量的作品、大量的心血和永恒的探索都是有同等价值的。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就好比古代中国的读书人绕不开《易经》一样,现代中国的读书人是避不开《红楼梦》的。所以,自王国维发表《评论》以来,中国现代各路“文化豪杰”在学有所成后都会在“红学”里一试身手,似乎不露一手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学问如何了得。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红楼梦》产生了一种“正典效应”。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重点介绍的是?
从前有一个皮匠,很勤俭,积了一点钱,居然造起一所房子来。在这新屋将要落成的时候,他请一位读书人替这所新屋题一个堂名,这位先生想了一想,替他题了“甲乙堂”3个字。皮匠没有读过书,不晓得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他兴冲冲地去做了一块匾,把它高高地悬在厅堂的正中。新屋落成,照例有一番热闹,这一天,亲戚朋友,济济一堂,大家看了这块匾,都莫名其妙,打听起来,知道是那位读书人题的,宾客中有和他相识的,便去请教他题“甲乙堂”的意思。你知道这“甲乙堂”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