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許多教誨,寓意都很深刻,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等,都不失為人之道。然而孔子這些優秀的思想歷來都是統治者規範國家的政治制度、法律規範和倫理道德的強有力工具。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中指出,在埃及,醫師依成法處方,如果到第四日而不見療效,他就可以改變藥劑,只是他倘使在第四日之前急於改變成法,這要由他自己負責。從同樣的理由來論證,完全按照成文法律統治的政體不會是最優良的政體,但也必須注意到一個統治者的心中仍然是存在通則的,而且凡是不憑感情因素治事的統治者總比感情用事的人們較為優良,法律恰正是全沒有感情的,人類的本性卻是誰都難免有感情。
通過這段文字,作者想表達的觀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