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是指个体把不属于自己的某些特点、性格品质、理论观点当做是自己的,或者效仿自己崇拜的某些群体,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尊心,提高价值感;另一方面可以减缓忧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符合自居的选项是?
A.小林的哥哥考上了大学,小林非常羡慕,辞去工厂的工作,准备参加来年高考,期待着能像哥哥那样。
B.小张新入学,不适应环境,他总是想办法向学校里高年级的风云人物讨教成功经验,然后照搬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C.小梅是个彻头彻尾的追星族,每次演唱会她总是买最贵的票坐在前排,跟随着音乐节奏挥手舞动,并经常上台献花。
D.为了继承家业,小峰大学没毕业就成为家族企业的董事长,他的言谈举止俨然是一位叱咤商场多年的老江湖。
在决断之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其优劣;但在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叫作决断后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属于决断后效应的选项是?
A.某职员对自己的去留一筹莫展,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留下来要面对许多复杂关系,不如重新开创新天地。
B.某女士对各有优劣的两个品牌手机难以抉择,最后她从经济角度考虑选择其中一款,可到货后发现这款有色差。
C.某老师对选A还是B去参加比赛犹豫不决,班长建议选B。事后,老师认为选B完全正确,因为B最终夺得冠军。
D.某学生填报志愿时对报甲大学还是乙大学犹豫不决,最后他听从老师建议选择了甲大学,从此觉得甲大学优于乙大学。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俗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锣对面鼓,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C.发展教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D.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大学作为学术性组织,具有特殊的组织属性,也______形成了大学治理的自身特征。一流人才培养依托于大学组织进行,必须与大学的组织目标、治理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属性相一致。一流人才培养______离不开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支持,______大学不是行政机关,不是经济组织,因此,一流人才培养必须尊重大学组织的根本属性必备的工具。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描述的是兵营与士兵的关系。这句俗话同样可以用于阐释大学与师生之间的关系。大学作为相对________的机构,师生的驻留和流动促进了大学气质与个性的形成和保存。对师生来说,他们既是大学氛围的建设者,也是感受者;对大学来说,它既是已有气质和个性的保存者,又在不断接受教师和学生每日对大学气质与个性的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文德与民德,或学问与社会,本是一种关联互动而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国,大学是一种引进的外来体制,我们可能也从产生大学的地方引进了大学对社会的责任观念。在一个分工的社会里,若大学完成了其所谓的本职工作,应当就算承担了它的社会责任。但什么是大学的本职工作,又是一个迄今没有获得共识的问题。大学与社会相互的定位非常重要,如果大学的定位是产出能找到工作的人,它的本职工作就是灌输知识和技艺;如果大学的定位是提高民族甚至人类的智慧和修养,那它在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今人称为研究的工作,且不止是研究。如果把大学定位成社会的文化中心,它恐怕还要承担以前化民成俗的重任,那就又不一样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统计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来,M大学师生从校图书馆外借出的书籍数量逐年递减,不过由此还不能得出M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在逐渐递减的结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推论?
A.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其实很难统计。
B.虽然M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外借量在逐年递减,但统计数据表明,刷卡进入图书馆的师生人数却在逐年递增。
C.不仅图书的外借量,而且M大学举办的讲座数量也在逐年下降。
D.最近几年,M大学的师生通过互联网借阅校图书馆的电子书数量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研究员塔罗兰,步雨和莉亚法娜都参加了今年的高考,考试结束后他们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研究员塔罗兰说:我感觉没有发挥好,名牌大学是考不上了。
步雨说:以我的分数不奢求名牌大学,但是一个普通本科的分数是有的。
莉亚法娜说:我已出仓,感觉良好。名牌大学稳了。
录取结果出来后,发现名牌大学,普通本科,没考上的各有一人,而且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对了。那么,研究员塔罗兰,步雨,莉亚法娜录取结果分别是怎么样的。
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
(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
(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
(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
(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些规律逐渐显现出来,认识不到的话则会误导舆论和政策。劳动经济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特别是接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之后,求职者实现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单纯的大学毕业几个月之后的就业率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已知:(1)或者甲考上大学,或者乙考上大学;(2)并非甲必然考上大学;(3)乙考上了大学;(4)并非甲可能没考上大学。并且这四个句子,有两个是真的,两个是假的。
下面哪一个选项可以从上述条件推出:
刚进入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小肖,得知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小肖想:“我毕业后既不出国,又不从事外贸工作,干嘛毕业前要通过四级考试?”
下列属于小肖想法所包含的前提是:
一天,a君(女,大学快毕业)的银行卡被偷了。现发现以下4人有重大嫌疑。
小甲、(男,上大学,和a君是姐弟关系,前几天看过a君的钱包)、小乙(女,大学快毕业,和a君同宿舍,比较穷,但学习刻苦)、小丙(女,原本和a君是朋友,一周前因和a君借钱,而和a君闹翻)、小丁(男,已工作,a君的邻居,由于追求a君未果,并被a君当众怒骂,想报复a君)。
小甲:那天(银行卡被盗那天,周末)天气不错,我和朋友一起去玩了,我的朋友可以作证!
小乙:大学就快毕业了,我在周五晚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周末我一直在图书馆看书。
小丙:尽管那天天晴,但我那天在电脑上查一个知识点,哪有空出门啊?更别提偷钱了!我虽没借到钱,但也不至于去偷吧?
小丁:我那天心情很不好,所以,我出去公园散心了。唉,那一条条蚯蚓都钻出地面,让我更烦了,真恨不得把蚯蚓都踩死!
请问,根据他们的口供,是谁偷了a君的银行卡呢?
某大学中,甲、乙、丙三人同住一间宿舍,他们的女朋友A、B、C也都是这所大学的学生,据知情人介绍:“A的男朋友是乙的好朋友,并在这三个男生中最年轻的;丙的年龄比C的男朋友大”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推出谁和谁是男女朋友吗?
认为大学的附属医院比社区医院或私立医院要好,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大学的附属医院抢救病人的成功率比其他医院要小。这说明大学的附属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比其他医院要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驳斥上述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