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除螢科於白堊紀緬甸琥珀及一些新生代地層中有化石記錄外,其他類群化石此前尚未被報道過。
②能夠生物發光的叩甲總科物種大部分歸屬於螢類,包括螢科、光螢科、雌光螢科及華光叩甲科。
③日前,科研人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叩甲總科的新科——白堊光螢科。
④在陸生動物中,能進行生物發光的物種大都屬於鞘翅目昆蟲,其中叩甲總科最多見。
⑤螢類分支中除華光叩甲科,其他物種身體均較為柔軟,部分類群的雌性還具有幼態持續現象,也正因此其物種很難被保存為化石。
⑥這一新類群的發現,對於研究叩甲總科中生物發光的起源與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動物物種均佔世界10%左右。然而,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導致了動植物生存環境的破壞,物種數量急劇減少,有的物種已經滅絕。據統計,近50年約有200種高等植物滅絕,平均每年滅絕4種;野生動物中約有400種處於瀕危或受威脅的狀態。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張先生:「由於許多對農業和醫學有用的化學製品都取自稀有的、瀕臨滅絕的植物,因此,很可能許多已經絕種了的植物本來可以提供給我們有益於人類的物質。所以,如果我們想要確保在將來也能使用從植物中提煉的化學製品,就必須更加努力地去保護自然資源。」李先生:「但是,有生命的東西並非我們的資源,你所說的是一種出於自私的保護措施。我們應儘力保護活的物種,因為它們應當生存,而不是因為它們對我們有用。」
下列指明了張先生和李先生的分歧點的選項是?
A.通過開發人以外的物種以使人類獲益這是否為保存自然物種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理由。
B.保護植物物種所需費用是否超過了人工合成的化學製品的成本——這些化學製品原本可以從那些物種中提取。
C.人類是否應當阻止生命物種的滅絕。
D.人以外的所有物種作為自然資源是否具有同等價值。
生態農業的生產以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重要前提,根據生物與環境相協調適應、物種優化組合、能量物質高效率運轉、輸入輸出平衡等原理,運用系統工程方法,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的輸入來組織生產。通過食物鏈網路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充分發揮資源潛力和物種多樣性優勢,建立良性物質循環體系,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地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
根據以上文字,下列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A、生態農業是一種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體系,是農業發展的新型模式
B、生態農業能把分散的、局部的單項農業技術綜合集成起來形成集約優勢
地球歷史上曾經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都造成了至少75%的物種消亡。那麼,這幾次物種大滅絕都是如何發生的呢?很多人會把原因歸於某種天災,這個想法有一定的道理,起碼距今6500萬年前發生的那次物種大滅絕就是源於一顆闖入大氣層的隕石,科學家已經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找到了那次撞擊的遺迹。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物種大滅絕都是因為天難。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阿麗莎·斯蒂格爾博士通過對海洋化石的研究發現,發生在距今3.6億年的泥盆紀後期的那次物種大滅絕很可能另有原因。
根據這段文字,作者接下來最有可能介紹的是?
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海洋覆蓋,生命也誕生於海洋之中。然而,據估計,地球有80%的物種生活在陸地上,而海洋中僅為15%,剩下5%生活在淡水中。研究者認為,陸地棲息地的物理布局相對海洋可能更加支離破碎,是導致陸地物種更加多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加強上述結論?
A.地球表面可分成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北寒帶五個溫度帶,各溫度帶物種差異大,種類豐富。
B.深海相對於有陽光照射的淺海岸地區而言,基本上像個冰箱,而且門已經關上很久,物種遠不如淺海豐富。
C.根據某群島紀錄顯示,隨著時間推移,自然選擇甚至可以把兩個島嶼上相同物種的不同族群變成截然不同的物種。
D.森林覆蓋許多陸地,而樹葉和枝幹形成新的生態環境,海洋中的珊瑚也起同樣作用,但覆蓋海底的面積沒那麼大。
在恐龍滅絕6500萬年後的今天,地球正面臨著又一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危機。截止上個世紀末,全球大約有20%的物種滅絕。現在,大熊貓、西伯利亞虎、北美玳瑁、巴西紅木等許多珍稀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有三位學者對此作了預測。
學者一:如果大熊貓滅絕,則西伯利亞虎也將滅絕。
學者二:如果北美玳瑁滅絕,則巴西紅木不會滅絕。
學者三:或者北美玳瑁滅絕,或者西伯利亞虎不會滅絕。
如果三位學者的預測都為真並且只有一個物種滅絕,請問是哪個物種?
山奇是一種有降血脂特效的野花,它數量特別稀少,正瀕臨滅絕。但是,山奇可以通過和雛菊的花粉自然雜交產生山奇一雛菊雜交種子。因此,在山奇尚存的地域內應當大量地人工培育雛菊,雖然這種雜交品種會失去父本或母本的一些重要特性,例如不再具有降血脂的特效,但這是避免山奇滅絕的幾乎唯一方式。
如果上述論證成立,最能說明以下哪項原則成立?
A.為了保護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即使所用的方法會對另一個物種產生負面影響,也是應當的。
B.保存一個物種本身就是目的,至於是否能保存該物種的所有特性則無關緊要。
C.改變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的類型,即使這種改變會使它失去一些重要的特性,也比這個物種的完全滅絕要好。
D.在兩個生存條件競爭的物種中,只保存其中一個,也比兩個同時滅絕要好。
自然資源保護論者相信,通過對某一易於觀察的物種如鳥的聚居地的集中保護,他們可以保護整個擁有各種生物的地區。這種意見基於下面的觀點,即如果某一地區富有某一種生物,那麼該地區也會富有其他同氣候區的物種。
下列哪項關於對上面所說到的"富有某一種生物的某地區"的描述最嚴重地質疑了上述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