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意两个对象a、b而言,当对象a与对象b之间具有关系R时,对象b与对象a之间是否也具有关系R?基于此,对称性关系命题可分为正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半对称关系。
(1)正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也具有关系R;
(2)反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一定不具有关系R;
(3)半对称关系:若对象a与b之间具有关系R,则对象b与a之间不一定具有关系R。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系属于半对称关系的是?
完全归纳推理又称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完全归纳推理的是:
A.美国居民的祖先都是从国外迁徙来的。早期的居民是美洲印第安人,他们是几千年前从亚洲迁徙来的。后来的居民是欧洲人,他们是在250年至350年前作为殖民地开拓者来到这里的。
B.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发明了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C.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
D.世界各国人民历来就相互进行科技的引进和交流。西方国家引进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日本的明治维新,主要是引进了欧洲的技术;今天许多国家种植的玉米、马铃薯,都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①学界一般认为美学是以美、美的本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
②尤其应该辩证综合地研究主客体之间即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并以此作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③但对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历来存在多种不同看法,迄今并无定论。
④其实,我们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可以更加宽泛一些。
⑤同所有学科一样,美学的研究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它的学科性质。
⑥不仅要研究作为审美客体的美,同时要研究审美主体的美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优抚安置工作要充分体现党、政府和人民对革命功臣的关爱。优抚安置的服务对象种类多,老龄化突出,服务对象有优抚和安置两大部分,共5类27种。优抚安置的工作环节和服务保障流程复杂。比如接收安置一名重点对象,需经过审定安置计划、落实住房建购经费、下达安置计划、办理移交手续等十几个环节。接收下来后还要负责落实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保障等服务管理内容几十项。
这段话主要说明?
大众娱乐最需要的是一种浪漫化或庸俗浪漫化的激情,作者和读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代入欲望,所以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容貌出众,本领超群,所向无敌,极其多情,不停地拯救弱者。敌人的女人是最有戏剧性和冲击力的欲望对象。当这类娱乐英雄承担宣教任务的时候,总能让乏味的意识形态宣传变得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许多人善意地对某人建言,内容值得一提,但时机不对,反而造成当事人的( )与羞愤。有的人讲话内容( ),时机也对,但对象不够成熟,讲得再多也( ),对不同的对象,要能讲出适合他听的话。
依次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漆画有其他画种达不到的效果,同时也有它的________。它不能像油画、水粉画那样自由地运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样丰富地运用明暗层次,不善于逼真地、________地再现对象。事实上,在似与不似之间表现对象,才是漆画最________的地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30名同时患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并未服用降压药)的患者进行了长达12年的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这13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并让其中的一组研究对象服用松树皮提取物(每天服用的剂量为200毫克),另一组研究对象服用安慰剂。在这12年中,研究人员每6周测量1次研究对象的血压、血糖、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试验结果显示,服用松树皮提取物人员的上述各项指标与服用安慰剂人员的上述各项指标并无明显的差别,由此可知,松树皮提取物无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的是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且简单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
一天,某超市的监控器坏了,但仍在正常营业,店长在巡视的时候发现一个台灯被偷了。警方经过缜密地调查,认为甲、乙和丙是怀疑对象。3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分别受到警方的传讯,3个人各作了一条供词。具体如下:
①甲没有偷东西。②乙说的是真话。③丙在撒谎。
供词①是最先讲的.供词②③不定是按讲话的时间先后顺序的,但它们都是针对在其前面所作的供词的。目前只知道,他们每个人作的一条供词,都是针对另一个怀疑对象,而且盗窃者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他作了伪证。
请问:这3个人当中谁是盗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