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特定論域中的任意兩個對象a、b而言,當對象a與對象b之間具有關係R時,對象b與對象a之間是否也具有關係R?基於此,對稱性關係命題可分為正對稱關係、反對稱關係和半對稱關係。
(1)正對稱關係:若對象a與b之間具有關係R,則對象b與a之間也具有關係R;
(2)反對稱關係:若對象a與b之間具有關係R,則對象b與a之間一定不具有關係R;
(3)半對稱關係:若對象a與b之間具有關係R,則對象b與a之間不一定具有關係R。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關係屬於半對稱關係的是?
完全歸納推理又稱完全歸納法,是以某類中每一對象(或子類)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屬性為前提,推出該類對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該屬性為結論的歸納推理。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完全歸納推理的是:
A.美國居民的祖先都是從國外遷徙來的。早期的居民是美洲印第安人,他們是幾千年前從亞洲遷徙來的。後來的居民是歐洲人,他們是在250年至350年前作為殖民地開拓者來到這裡的。
B.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發明了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火藥,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
C.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
D.世界各國人民歷來就相互進行科技的引進和交流。西方國家引進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日本的明治維新,主要是引進了歐洲的技術;今天許多國家種植的玉米、馬鈴薯,都是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
中國與西方的認識方式,思維邏輯乃至整體的文化觀念,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比如,西方人的執著,可能推衍出漸進的認識,強調主體與客體的關係,強調對象描述的精確性。中國式的灑落,則通向了圓融和體悟,論述對象時往往在清晰中又帶有某種模糊。但二者並沒有孰優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異」生髮的對話與啟迪、互補與和諧。通過「差異」而達到「中和」,這樣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個相生共融、豐富多彩的世界。
對這段話的理解不正確的選項是?
①學界一般認為美學是以美、美的本質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問。
②尤其應該辯證綜合地研究主客體之間即人與世界之間的審美關係,並以此作為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③但對於美學研究對象問題,歷來存在多種不同看法,迄今並無定論。
④其實,我們關於美學研究對象的認識可以更加寬泛一些。
⑤同所有學科一樣,美學的研究對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它的學科性質。
⑥不僅要研究作為審美客體的美,同時要研究審美主體的美感。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一項是?
優撫安置工作要充分體現黨、政府和人民對革命功臣的關愛。優撫安置的服務對象種類多,老齡化突出,服務對象有優撫和安置兩大部分,共5類27種。優撫安置的工作環節和服務保障流程複雜。比如接收安置一名重點對象,需經過審定安置計劃、落實住房建購經費、下達安置計劃、辦理移交手續等十幾個環節。接收下來后還要負責落實政治待遇、生活待遇、醫療保障等服務管理內容幾十項。
這段話主要說明?
大眾娛樂最需要的是一種浪漫化或庸俗浪漫化的激情,作者和讀者都有強烈的自我代入慾望,所以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總是容貌出眾,本領超群,所向無敵,極其多情,不停地拯救弱者。敵人的女人是最有戲劇性和衝擊力的慾望對象。當這類娛樂英雄承擔宣教任務的時候,總能讓乏味的意識形態宣傳變得____。
填入划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許多人善意地對某人建言,內容值得一提,但時機不對,反而造成當事人的( )與羞憤。有的人講話內容( ),時機也對,但對象不夠成熟,講得再多也( ),對不同的對象,要能講出適合他聽的話。
依次填入括弧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漆畫有其他畫種達不到的效果,同時也有它的________。它不能像油畫、水粉畫那樣自由地運用冷暖色彩,不能像素描那樣豐富地運用明暗層次,不善於逼真地、________地再現對象。事實上,在似與不似之間表現對象,才是漆畫最________的地方。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30名同時患有血脂異常、高血壓(並未服用降壓藥)的患者進行了長達12年的試驗。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將這130名研究對象隨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並讓其中的一組研究對象服用松樹皮提取物(每天服用的劑量為200毫克),另一組研究對象服用安慰劑。在這12年中,研究人員每6周測量1次研究對象的血壓、血糖、膽固醇及C反應蛋白的水平。試驗結果顯示,服用松樹皮提取物人員的上述各項指標與服用安慰劑人員的上述各項指標並無明顯的差別,由此可知,松樹皮提取物無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以下各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結論的是
A、記者採訪時的提問如果具體且簡單明了,就不會給採訪對象帶來回答的困難
B、諸如「您感覺如何」這樣的問題,只能使採訪對象抓不住問題的要點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
一天,某超市的監控器壞了,但仍在正常營業,店長在巡視的時候發現一個檯燈被偷了。警方經過縝密地調查,認為甲、乙和丙是懷疑對象。3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分別受到警方的傳訊,3個人各作了一條供詞。具體如下:
①甲沒有偷東西。②乙說的是真話。③丙在撒謊。
供詞①是最先講的.供詞②③不定是按講話的時間先後順序的,但它們都是針對在其前面所作的供詞的。目前只知道,他們每個人作的一條供詞,都是針對另一個懷疑對象,而且盜竊者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他作了偽證。
請問:這3個人當中誰是盜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