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气候变暖的治理应当是为二氧化碳找出路,而不仅仅是减少排放或简单地掩埋它,为此科学家提出富碳农业的理念,将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以高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几倍的浓度,释放在密闭的人造气候小区域中,利用相关科学技术,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从而极大提高农林作物的产量,科学家认为富碳农业将成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途径。
下列陈述如果为真,哪项最能支持科学家的结论
“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
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 )
作为地球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南极________地会受到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臭氧层空洞和冰架崩解这样的影响因为视觉冲击力而广受关注,而全球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存________的影响则常常会被人们忽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地球科学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两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在稍低于卷云自然形成的上层大气中加入微小的沙尘颗粒,以________卷云的形成。卷云不同于会反射阳光的白云,而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困住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地球也就越来越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题目来源:湖南省2019年行测第25题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剧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地区冰川正面临急剧缩小的危险。研究显示,珠峰海拔在5000米到6000米的冰川集中区域出现冰川快速融化的现象,这些地方将只在冬季而不是在温暖的季节时看到结冰。专家推论说,根据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减少的速度还有可能加快,如果本世纪内气温如预测的一样继续升高,该地区的冰川最终将消失殆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在当今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从中受益或受损,有的影响是正面的,有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有的国家既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污染源,也是气候变暖的受害者,这些都影响了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政策方案的出台及国际气候政策制定的态度。
由此可以推断?
(1)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2)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3)“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4)被称为“多事之秋”。
(5)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引导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6)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平均爆发的大型龙卷风的次数从10次左右上升至15次。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激增,全球气候明显变暖,有人据此认为,气候变暖导致龙卷风爆发次数增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削弱上述结论
A.龙卷风的类型多样,全球变暖后,小型龙卷风出现的次数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B.气候温暖是龙卷风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几乎所有龙卷风的形成都与当地较高的温度有关。
C.尽管全球变暖,龙卷风依然最多地发生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其他地区的龙卷风现象并不多见。
D.龙卷风是雷暴天气(即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只要在雷雨天气下出现极强的空气对流,就容易发生龙卷风。
相关研究表明,_______:由于气候变暖,中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已由长城沿线向北扩展了1至2个纬度;华北地区冬小麦正由冬性向半冬性过渡,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显著提高,水稻面积和总产量迅速增加;喜温作物玉米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作物。除了利好消息,气候变化也有不利影响:各种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各种病虫害危害加重,都会导致农业减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工业化社会之前,化石燃料的使用无法和现代社会________,因此在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领域中,也不涉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反向影响。虽然如此,在对人类社会存在负面影响这一点上,历史气候变化和当今气候变暖有着________,所以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方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来,有科学家研究了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们发现,全球超过80%的国家及地区在气候寒冷时期爆发的战争次数是温暖时期的两倍;在中国过去的1000多年里,战争、大范围动乱和朝代更替大都对应着特别漫长的寒冷时期;欧洲1550年到1850年的“小冰期”与欧洲历史上发生过的猎巫事件甚至法国大革命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的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 气候变化总在发生,社会冲突、朝代更替也总在发生,共同发生变化的东西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
B. 气候变暖是引发人类冲突与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1981年到2002年间的温度升高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内战的次数比平时有所增加。
C. 2003年,由于印度洋升温影响季风活动,导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降水大幅度下降,引发粮食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继而引发武装冲突。
D. 气候变冷比气候变暖更可怕,气候变冷意味着农作物收成下降,粮食、能源供应紧张,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①为了储存足够的水分,多肉植物的根、茎、叶部进化成富有大量浆液的组织。
②多肉植物来自高山、沙漠等气候干燥的环境。
③不用太多浇水和打理,它们就能存活。
④以帮助他们在干旱恶劣的气候环境中得以生存。
⑤因此,它们非常适合室内种植。
⑥它们有特别的代谢方式,它们会在夜间吸收CO2,产生苹果酸,白天放出CO2,进行光合作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影响一个地区长期或某段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众多而复杂的,人们至今还无法确切说明各种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但是可以断言: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从总体讲,自然因素仍然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至今仍然不足以影响地区性气候的基本属性,更不足以引起冰期或间冰期等巨大的气候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