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紫禁城舊藏和宮中傳世品大量流失。這時,這些以前在中國本土以外幾乎不為人知、甚至普通中國人自己都不很了解的官窯瓷器才不斷展現於世。因此,當今有些旅遊者參觀了幾家外國博物館,見到館藏的一些官窯瓷器,就想當然張冠李戴地誤以為西方歷史上對中國瓷器的崇高評價是針對官窯的,這實在是一個歷史誤會。
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討論?
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脫胎於陶器。歷經數千年,他才終於擺脫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藝術品,但是用於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還是用於日常生活,並未因成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實而龐大的藝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他才一步步登高,越來越好,藝無止境,美無止境。可見大雅寓於大俗之中,無俗也就無雅,雅俗其實是一體的。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在16世紀,一些歐洲人認為中國瓷器有一種超自然的魔力,有關中國瓷器可以驗毒的觀念在當時很流行。歐洲人普遍認為,如果在中國瓷器里盛放毒藥的話,瓷器會開裂。正是因為中國瓷器的珍貴以及附加的諸多傳奇色彩,即使擁有少量中國瓷器的王公貴族,也沒人會真正拿瓷器來使用,而是作為貴重的物品加以珍藏,只在重要的宴會才拿出來象徵性地使用,以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16世紀中國瓷器?
歷朝歷代的皇家、文人以及社會主流,對北宋五大名窯瓷器倍加寵愛,深為以青色為基調的天然淡雅而傾倒。至今,神秘的「柴窯」未見影蹤,珍稀的「汝窯」,於青色之中淡醞霞光,存世僅幾十件,蘇富比拍了一件,價逾千萬。南宋時,「龍泉窯」的青瓷成為主流,於今也備受崇尚。我們看到的許多古瓷器,仍然閃爍著青釉色的高貴,人們對其的喜愛依舊是器物審美中的主流之一。
這段表述旨在說明?
17、18世紀西方人十分渴望了解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大量中國絲綢、瓷器和茶葉通過廣州港出口至歐洲,中國人藝術化的生活用品,例如扇子、牆紙、漆器、傢具等也隨之西傳,給歐洲人帶去詩情畫意的清新感受。當時歐洲的家居陳設,中國瓷器、漆器和牆紙都是十分時尚的物品,甚至在一些大型歐洲風景花園裡,都會小規模地仿製中國建築物來點綴其間。
這段文字意在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