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俗”的一面,“西园雅集”则是“雅”的象征。在北宋被传为佳话的“西园雅集”,表现了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苏轼、李公麟、米芾等聚集一堂,或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身在其中的画家李公麟以写实手法将雅集描绘下来,米芾作序,“水石潺瑗,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同清旷之乐,不过如此”。“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多有摹本或仿作,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这段文字主要意在?
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 ”“请你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画家说。青年照办:观察、写生、构思、创作。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分别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经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的推理出了每个人的身份?
某画家从来不在其作品上标注日期,其作品的时间顺序现在才开始在评论文献中形成轮廓。最近将该画家的一幅自画像的时间定位为1930年一定是错误的,1930年时该画家已经63岁了,然而画中的年轻、黑发的男子显然是画家本人,但却绝不是63岁的男子。
上面结论所依据的假设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