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清明上河圖》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俗」的一面,「西園雅集」則是「雅」的象徵。在北宋被傳為佳話的「西園雅集」,表現了當年眾多文人雅士的宴遊場景,蘇軾、李公麟、米芾等聚集一堂,或吟詩賦詞,或撫琴唱和,或打坐問禪,形成了以蘇軾為中心的文人圈。身在其中的畫家李公麟以寫實手法將雅集描繪下來,米芾作序,「水石潺瑗,風竹相吞,爐煙方裊,草木自馨。人同清曠之樂,不過如此」。「西園雅集」是古代繪畫史中的一個經典母題、後代畫家多有摹本或仿作,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種延續。
這段文字主要意在?
一位青年去拜訪畫家:「為什麼我畫一幅畫,只消一天功夫,可賣掉它卻要整整一年? 」「請你倒過來試試。你花一年功夫畫一幅畫,興許一天就能賣掉。」畫家說。青年照辦:觀察、寫生、構思、創作。後來事實果然如此。
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是?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資極高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舞蹈家、畫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確定其中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領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分別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畫家曾經為乙和作家兩個人畫過肖像。
(3)作家正準備寫一本甲的傳記,他所寫的丁的傳記是暢銷書。
(4)甲從來沒有見過丙。
下面哪一選項正確的推理出了每個人的身份?
某畫家從來不在其作品上標註日期,其作品的時間順序現在才開始在評論文獻中形成輪廓。最近將該畫家的一幅自畫像的時間定位為1930年一定是錯誤的,1930年時該畫家已經63歲了,然而畫中的年輕、黑髮的男子顯然是畫家本人,但卻絕不是63歲的男子。
上面結論所依據的假設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