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则小故事:
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匈奴企图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个字。
这四个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员研究,无一人知晓其意,皇帝只好张榜招贤。
宫中有位修撰官,名叫何塘,揭榜应招,说:“小臣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并有退兵之计。”皇帝命他详细解释。
何塘说:“依小臣之见,‘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即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
说完,便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了一竖,变成“未”字;在“心”字的右两点中间加了一长撇,变成“必”字;在“取”字左上头加上了“乛”,变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变成“来”字,即将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来”,让皇上派使者送回给匈奴人。
匈奴首领原以为汉朝天子不敢应战,没想到汉朝以轻蔑的口吻说:“未必敢来”,想必有防备,急令退兵,取消了进犯图谋。
—————————————————————
已知,这则故事是虚构的。
那么,它的创作年代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个选项?
谁读得对:有这么一段文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空空每天诵念: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却怎么也不解其意,尤其是最后那个尾巴"得"字,更是画蛇添足,使他摸不着头脑。
牟尼也觉奇怪,他也是觉得后面那个"得"字绕口,且整个句子即使没有那个"得"也读不通: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牟尼自知滑稽,摸着后脑勺笑了。聪明的朋友,请你帮他们将这段文字加上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