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的介绍:
他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如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就像机器那么准确。每天下午3点半,工作了一天的( )先生便会踱出家门,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爱弥儿》时,深为所动,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
括号里应该填的这位哲学家
以下五个句子,正确的排序是?
①外在世界中的规律,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
②近代英国的哲学家贝克莱走的更远,他说:存在的都是被感知到的,唯一真实的只有我们的感觉。
③唯物主义认为,外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④但是,这种浅薄的唯物主义马上就遭到了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的反驳。
⑤他们有的说,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更别说去认识了。
儒学的存在不等于儒家哲学家或儒家哲学体系的存在,不能认为有了儒家哲学家才有儒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儒学在最基础的层面上,不仅仅是经典的解说,同时也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文中第一行加粗的“这”指的是?
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学家和船夫两个人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这段文字隐含的主要信息或道理是?
一位善辩的哲学家来到某市,他问那里的人们:“你们这里学识最渊博的人是哪位?”人们告诉他:“是萨丁。”
于是他就去访问萨丁:“萨丁阁下,我有40个问题,你能否用一句话给我回答全?”萨丁不假思索地对他说:“让我瞧瞧你的那些问题。”这位哲学家于是一一提出了他的40个问题,这些问题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无奇不有。
当哲学家把40个问题说完以后,就催着萨丁赶快用一句话回答。萨丁笑了笑,轻轻地说了一句。这句话的确答全了40个问题。你知道萨丁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