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駕駛小船,上面坐著一個哲學家。哲學家問船夫:「你懂得歷史嗎?」船夫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夫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學家剛說完這句話,風就把小船吹翻了,哲學家和船夫兩個人都落入水中。於是,船夫喊道:「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夫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段文字隱含的主要信息或道理是?
一位善辯的哲學家來到某市,他問那裡的人們:「你們這裡學識最淵博的人是哪位?」人們告訴他:「是薩丁。」
於是他就去訪問薩丁:「薩丁閣下,我有40個問題,你能否用一句話給我回答全?」薩丁不假思索地對他說:「讓我瞧瞧你的那些問題。」這位哲學家於是一一提出了他的40個問題,這些問題真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羅萬象,無奇不有。
當哲學家把40個問題說完以後,就催著薩丁趕快用一句話回答。薩丁笑了笑,輕輕地說了一句。這句話的確答全了40個問題。你知道薩丁說的是一句什麼話嗎?
儒學的存在不等於儒家哲學家或儒家哲學體系的存在,不能認為有了儒家哲學家才有儒學,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儒學在最基礎的層面上,不僅僅是經典的解說,同時也是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
文中第一行加粗的「這」指的是?
下面這段文字摘自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法蘭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的介紹:
他生活中的每一項活動,如起床、喝咖啡、寫作、講學、進餐、散步,時間幾乎從未有過變化,就像機器那麼準確。每天下午3點半,工作了一天的( )先生便會踱出家門,開始他那著名的散步,鄰居們紛紛以此來校對時間,而教堂的鐘聲也同時響起。唯一的一次例外是,當他讀到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盧梭的名著《愛彌兒》時,深為所動,為了能一口氣看完它,不得不放棄每天例行的散步。這使得他的鄰居們竟一時搞不清是否該以教堂的鐘聲來對自己的表。
括弧里應該填的這位哲學家
以下五個句子,正確的排序是?
①外在世界中的規律,只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
②近代英國的哲學家貝克萊走的更遠,他說:存在的都是被感知到的,唯一真實的只有我們的感覺。
③唯物主義認為,外在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④但是,這種淺薄的唯物主義馬上就遭到了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的反駁。
⑤他們有的說,外在世界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問題,更別說去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