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清以來,大眾對於國史最熟悉的段落,大概是「三國」,這主要得力於羅貫中所寫的史傳文學《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據實指陳,非屬臆造」,但題材取捨、人物描寫、故事演繹則廣納傳說和野史素材,並藉助藝術虛構。在受眾那裡,《三國演義》經常被當作三國信史,故清代史家章學誠稱其「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至觀者往往為之惑亂」。這種「惑亂」,就是信史與史傳文學兩者間的矛盾性給讀者帶來的困惑。「文」與「史」固然不可分家,但又不能混淆,也不能相互取代。一旦以「文」代「史」,便會導致「惑亂」。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A、史傳文學的生命力在於適度的史學真實性
B、史傳文學是文學性與史學價值的對立統一
C、人們應避免落入以「文」代「史」的窠臼
D、「文史分家」是評價史傳文學的重要標準
新浪微博 70,000+
移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