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激本身沒有致痛能力,但是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長期應激與疼痛慢性化的發生正相關,即長期處於巨大壓力下的人群,其疼痛癥狀更易遷延,進而發展為慢性疼痛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調查結果?
A、長期應激可影響神經內分泌系統,使人的疼痛抑制系統的功能被削弱
B、具有焦慮傾向的人,其應激水平往往較高,疼痛慢性化的發生率也會更高
又是一個清晨。
我從夢中醒來,眨了眨眼睛,慢慢坐起身。感官恢復了意識,一陣疼痛立刻襲來,蔓延全身。
呵,又是這樣,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對我……我看著自己的雙腳,疼痛愈演愈烈,兩行眼淚流淌了下來。
「姐姐,我來幫你吧。」一個男孩出現在門口,眼裡同樣含著淚。
「不用了,一會媽又該說你了。」我擦乾眼淚。
「出去種地,別吵你姐。」媽媽從外面走進來,把男孩拉了出去。
好疼……我寧可死掉也不要再這樣了……
我再次倒在床上,逼迫自己睡著以減輕痛苦,任憑淚水直流……
---------
試推理發生了什麼?
刑天越算算時間,離家出走已經一周了,家裡人一定都在找他。他拖著虛弱的身體來到公園,看到一對男女牽著一個孩子的手有說有笑地走過,不禁嘆了口氣。他想起父親曾經為了給他買一件衣服而一周沒吃午餐,母親在他病倒時不眠不休地照顧他。刑天越忽然覺得自己太意氣用事了。他望向那一家子,眼裡閃過一絲溫柔。一陣疼痛從胸腔傳來,刑天越皺了皺眉頭,自己還能活多久?「爸爸…」身後傳來一個顫抖的聲音,刑天越轉過身,一個衣衫檻褸的少年站在他面前。他流下了眼淚向少年走去:「是小彥嗎?…這兩年你去了哪裡?」
分手不僅令人心理痛苦,還可能造成身體疼痛。美國研究人員徵募40名志願者,他們在過去半年中被迫於配偶分手,至今依然相當介意遭人拒絕。研究人員藉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觀察志願者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他們對分手等社會拒絕產生反應的大腦部位與對軀體疼痛反應的部位重合,因此分手這類社會拒絕行為會引起他們軀體疼痛。
得到上述結論,隱含的假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