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开封府一大早便接到报案,说镇上有个富甲一方的大商人王贵可能被害了。事情是这样:这一天晚上,王贵雇好船夫的小船,约定第二天出行去另外一个地方进货。第二天天未亮,王贵便带着很多银子离家出门了。他走了大概半个时辰后,他的夫人听到有人急急敲门,并喊道:“王夫人,王夫人,快开门!”王贵的夫人急忙开门,见到的是船夫,便问是什么事怎么着急。船夫说:“夫人,天不早了,王老板怎么还不上船啊?”
王夫人顿感慌张,随船夫来到河边,只见小船停在河边,不见丈夫踪迹,于是王夫人便到开封府报案。包大人听了她的诉说后,马上下令把凶手抓了。你知道谁是凶手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人来县衙控告别人偷了他的鸡。县令便把他的左领右舍传来审问。邻人都低着头跪在案桌前,但谁都不承认偷了鸡。县令胡乱问了几个问题后,说:你们都先回去。正在众人纷纷站起来要走时,县令尽然拍案大呵一声,偷鸡这人不由自主的全招了。请问,最后县令说了什么话。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在一个冬天,狄公在一次到朝云观做客时,观内长老请狄公欣赏了许多名画。狄公不感兴趣,却被一副猫的画像吸引。
图上画的是一个正在玩耍的黑猫,圆圆的眼中的瞳孔眯成了一条缝,爪下是一个褐色的皮球。
据长老说,这幅画是前任主持在清晨寅时所做。主持作画仅用了半个时辰。而主持是个写实画家,只画自己亲眼所见,绝不画牛鬼蛇神。主持做完后也面色发红,无疾而终,羽化成仙。
狄公想到了一点不对劲的地方。
哪个地方有问题?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根据《大唐狄公案》改编。
刘都督接到亲信密报,他的手下王将军参与了谋反,并将兵器甲胄藏于太子的棺材里。由于打开太子棺材是诛九族的大罪,所以刘都督不敢造次。但倘不加验证,一旦消息属实,叛军里应外合,就会攻占城池。
万般无奈之下,他找到了狄仁杰。狄公也犯了愁。太子的棺椁是皇家特制,由三层包裹,只有太子妃的棺椁也是这样。请问狄仁杰能有办法在不打开棺椁的情况下验明是否有兵器藏入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东汉末年,有个太守得了不能进食的重病,就请华佗来治病。华佗给太守切脉之后,既没有开药方,又没有用针灸,就不声不响地走了。太守以为招待不周,赶忙送去财礼,请吃酒席。华佗见礼就收,见酒就吃,但就是不开药方。一晃10多天过去了,太守让儿子去问华佗。而华佗却带着钱财走了,留下了一封信。信中骂道:“无耻太守,枉活人间!”可是当太守看了这封信以后,他的病却好了。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一个白发老妇到襄阳县衙来告状。她一上堂就哭得十分伤心。老妇说,她的媳妇金氏忤逆不孝,平日里从来没有好好服侍过她。今天老妇过生日,金氏竟只给烧了碗青菜萝卜汤,而她自己却在房里吃鱼吃肉。婆婆一气之下,跑到县衙来,要县令替她做主。县令马上派人将金氏带上堂来,惊堂木一拍,问道:“金氏,你为何忤逆不孝,不敬公婆,快快讲来!”金氏竟同哑巴一样,只知道低头哭泣,什么话也不肯说。县令感到束手无策。忽然,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平心静气地对婆婆说:“你媳妇不孝,实在不该。不过,本县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却使百姓中出了如此不孝之人,实在也要负教化不明的责任。今天本县摆下两碗寿面,一来为你祝寿庆贺,二来使你婆媳和好,可好?”婆婆连忙叩头谢恩。县令让人在大堂上摆开一张长桌,搬来两把椅子,让婆媳两人面对面坐下,又亲自到后堂安排。不一会儿,差役端上两碗热气腾腾的寿面。婆媳两人互相看看,实在弄不懂,再看看堂上的县官大爷,正笑眯眯地看着她们,于是她们只好端起碗吃了起来。过不多久,县令就把案子断清了。请问,你知道他是怎样断案的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一年重阳,宋朝翰林学士苏东坡邀才子秦观同赴秋香亭饮酒赏菊。
酒至半酣,苏学士托须笑问:“贤弟才高八斗,貌胜潘安,何以迟迟不择佳偶?”
秦观放下银杯,拱手回答:“弟非草木,岂能无情。吾心中久慕一位窃窕淑女,只是难于启齿。”
苏学士爽朗一笑:“这有何难!只要道出是哪家闺秀,为兄定牵线搭桥,成全贤弟美事!”
秦观沉吟片刻,笑道:“待小弟制个字谜,敬请仁兄一猜”说罢即赋词一首:
“园中花,化为灰,夕阳一点已西坠。相思泪,心己醉,空听马蹄归。秋日残红萤火飞。”
苏学士细细推敲,恍然大情,原来这是一个是个“蘇”,指的是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便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这不难,包在愚兄身上。”
苏东坡去征询小妹的意思是否同意,结果苏小妹没有表情的说:“正月没有初一!”,然后扭头进屋了。
苏东坡一头雾水,把结果告诉秦观,秦观也愣住了,没能明白苏小妹是不是愿意。
那么苏小妹是否愿意呢?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清朝江南的一个小县城里。
一天,一高一矮两个农民拉扯着来到县衙告状。县令升堂审案,分别对他们进行了询问。
高个农民说:“我是平远村的。我在房屋后面种了一块菜地,这几天被牛吃得乱七八糟,一定是他偷偷放出了自己家里的牛,因为我们家的牛从来不吃青菜。”
矮个农民说:“我家的牛是跑到了他家的菜地里,可我家的牛也从来不吃青菜,他凭什么把我家的牛打伤?”听了两个农民的述说后,县令说道:“走吧,我到你们那里看看就知道了。”
一路上,县令已经想好了断案的办法。到了平远村以后,他让高个农民和矮个农民都把自己家的牛牵出来。他看见高个农民家的是一头黄牛,矮个农民家的是一头水牛。随后,他又来到了高个农民家的菜地里,仔细地观察了一番,由于菜地里既有黄牛的蹄印,也有水牛的蹄印,因此断不清是谁家的牛吃的菜。县令想了一会儿,让差役从高个农民家的菜地里拔了两棵青菜,递到黄牛嘴边,黄牛只闻了闻,并不去吃。高个农民对矮个农民说道:“怎么样,我家的牛不吃青菜吧!”县令又让差役把青菜放到了水牛嘴边,水牛也闻了闻,摇头走开了。矮个农民又对高个农民说道:“怎么样,我家的牛也不吃青菜吧!”水牛和黄牛都不吃青菜,难道是别的牛吃的吗?高个农民疑惑地望着县令。矮个农民脸上显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县令则又在菜地里走了一圈儿,停在一个粪坑旁边,凝神思索着。片刻,县令对他们说道:“本官已经查明了这件事情的真相,但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宣布结果。”
县令说完上轿回城了。高个农民和矮个农民也只得耐着性子回家再等一个晚上。县令刚回到城里,就立即找来一个身强力壮的差役,对他说道:“你今晚再去平远村一趟,要当场捉住那头偷吃青菜的牛。”“是!”差役领命而去。当天晚上,果然有一头牛又来到高个农民的菜地里偷吃青菜,被差役当场捉住。
请问被捉住的是哪头牛?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雍正六年,浙江发生了一起案子。
两个达官显贵为了一块十公顷的肥土,争了起来,都说这块地归自己所有。
事情闹到浙江总督李卫那里。李卫详细地询问他们。一个人得意地说:“我手上有康熙爷时期的地契,这就是我的地。”说完,他将地契给李卫看,上面写着:“兹证明该地为李xx所有,旁人不可剥夺......”落款是“清圣祖五十三年九月八日”。地契上有官印,有画押,满汉和文。李卫看完后,就将一人索拿问罪了。谁被抓了?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有个俊俏的小媳妇抱着自己三个月的儿子回娘家,途中路过财主家的瓜地。财主的少爷瞧见她,起了坏心,叫家丁去摘了三个大西瓜。
少爷拦住小媳妇,一口咬定她偷了自家三个西瓜。小媳妇不承认。少爷指着西瓜说:“人赃俱获,你要么赔瓜钱,要么到我家当佣人。”小媳妇同他讲理,少爷扯住她就要胡闹,恰好张飞骑马经过这里。张飞命令士兵把他们一起带回衙门亲自审问。
少爷说他亲眼看见她抱着西瓜走,家丁可以作证。小媳妇把经过说了一遍,张飞心里明白了。他看着西瓜,回头质问少爷:“她是怎么偷的,你能学着做个样子吗?”少爷傻了眼,只好认罪。张飞打了他三十大板。
你猜少爷怎么会认罪的?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三国时期的东吴皇帝孙亮去避暑。途中,孙亮想吃蜂蜜,就让老太监去厨房取,取来之后发现里面有一粒老鼠屎。顿时发怒,就把管理厨房的库管抓来,但库管连声喊冤,说老太监与自己有仇,说是陷害自己。于是孙亮叫人把老鼠屎碾碎,发现鼠屎外湿里干。结果就断定了是谁放进去了。你知道是谁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绫罗青衣 第六章
青衣说出了凶手的名字,作案手法和证据。
几个人商量着把这三个开黑店的人送到官府去。侠客因为有事,就先告辞了。
来到官府,坐堂的却看起来像个糊涂老爷。
几个人说明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县令却不信:
“你一小女子断案叫本官怎么信?肯定是你们杀了人,栽赃陷害。来人,把这几个侍卫打扮的关到牢里。这个自以为是的女子,是叫青衣吗?关到后院的小屋子里去。这个叫木槿的,关到厨房里。”
木槿却挡在青衣前面:“要冤枉人,尽管冲我来,青衣姐姐是无辜的!”
青衣却使眼色让她乖乖听话进厨房。
几个人被关了起来。
看守青衣的人把门锁上了,用绳子绑住她的手,自己若无其事地出去干活了。
青衣总觉得蹊跷,仔细观察房间布置。
门被锁上了,窗户很高,用木板钉上了。
小屋里面没有什么东西。
估计应该到中午了,外面传来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是谈论去外面好好吃一顿。
小屋的门开了,看守青衣的人端着饭走了进来。她就是这里负责做饭的大婶。
“吃吧。今天他们都出去吃了,这里没人。”
“我的手被绑上了,拿不了筷子。”
“那我喂你。”
“能给我松一下吗,我的手都没有知觉了。”青衣哭了出来。
大婶没有怀疑,把绳子解开了,扭过脸去准备把饭盛到碗里。
那么问题来了,青衣手里拿着筷子,她应该怎么做?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一个长工来到县衙击鼓告状,他对县令说:“我是大财主李霸家的长工。一个月前,一个长工因不堪欺侮而顶撞了李霸,竟被李霸手下活活打死,扔进了水塘,尸体现埋在水塘边。”
于是县令派了一个衙役跟长工去验尸。他们扒开土,发现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一副骨头架,不好分辨。
县令听说后,派思敏前去验尸。经过仔细检验,尸骨上仍没发现可疑的问题。思敏命差役将尸体的骷髅头用布包起带回,接着传地主李霸到官府。
回到官府,思敏让人将骷髅头用清水擦干,当着李霸的面,用尖嘴瓶盛上温水从死者的脑壳上方慢慢滴水。一瓶水下去,只见缕缕清水从死者的两个鼻孔流出。思敏见到这一情况,心中大喜,终于找到了破案的根据。你知道清水从死者的两个鼻孔流出究竟是什么意思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从前有位孝子田春生,忠诚老实,对母亲十分孝敬。
一天,春生进城卖柴,在一处茅厕里拾到个白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30两白银。他想失者一定焦急 万分,于是站在门外等待,时已过午,春生怕饿坏了老娘,便先赶回家侍侯母亲,并把拾到银子的事向母亲禀告。
老人听了连说:“孩子,莫记挂我的肚子,你还是先去等那失主吧,早点把银子归还人家,免得人家着急。”
春生听了老母的话,赶紧赶回茅厕。只见一财主模样的瘦老头正领了一帮人在打捞东西,便问:“相公可否丢了银子?”
财主看了春生一眼,冷冷地回答道:“你怎么知道?”
春生笑道:“我在此拾到了个白包袱,可是相公的?”说着将白色袱递了过去。
那财主打开一看,先是心条一热,然后马上反咬一口说:“我50两银子, 怎少了一小半?”不由分说,将春生拉去县衙门。
县令是位清官,他听罢各自诉说后想:田春生如是贪财之人,何不全部独得?肯定财主之言有诈。于是惊堂木 一拍,断了此一疑案。全城百姓闻之,无不拍手称快。
你能猜出清官如何断案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包公在定远当知县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一个案子:一个雨夜,伽蓝庙里唯一的和尚被杀死。【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窗花剪 落地情字一片片 如血······”优雅的琴声伴着哀伤,从酒楼之上飘出。琴师的双手抚着琴,弹得如痴如醉。
“多美啊。”窗边一人,手持酒杯半悬桌上,半闭着眼,看着窗外繁华的街道,轻叹,也不知是赞景,还是赞曲。“喂喂,”子长有些不耐了,“再过15日,便是小弟的大喜之日,你这个做兄长的,也不祝贺一番?”“嗯,祝贺祝贺。”子之淡淡一笑,“但据说,你连那位颜家大小姐都还没见过。”子长不由苦笑,是啊,连面都没见过呢。可这婚姻不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吗。
“大人 大人!不好了!”一位捕役跑上酒楼,一脸惊慌。“何事?”“颜大小姐自杀了!”“什么!”子长腾得站了起来。
“女儿,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一进门便听到颜老爷的哀嚎声。“到底怎么回事?”子长一脸乌云。子之也不差多少。“回大人,今日一早,颜小姐被丫鬟发现上吊与屋内,贴身丫鬟小敏不知所踪。”去屋内看看。是。来到里屋,便看见颜小姐被一根白绫吊在梁上,衣着整洁,面色平静。脚下倒着一把椅子,一旁的书桌上摆着一张遗书。子长走过去看那遗书。
“小女本不愿嫁人,可父亲却苦苦相逼,故唯有一死”
看着那把倒地的椅子竖起,子之走过去,扶起,众人惊呼。居然,离死者的脚有一尺之远。“这字是颜小姐的吗?”子长问管家。
“没错。小姐平时没写什么,小人这儿有一些小姐的笔墨,是小姐习字留下的,大人可以对照一番。”
“小姐平时可有与外人通书信?”
“怎么会,大人,我们家小姐可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从不踏出这院子,这府中也就老爷和小姐的丫鬟见过小姐。几乎没人见过小姐,还通什么书信。”
“哦,这样啊。我看你们家老爷很疼小姐嘛,这院落如此大。”
“诶,大人这就有所不知了。老爷的第一房夫人,也就是大夫人,早在17年前就病死了,是二夫人雨玉生下的小姐,可生下没多久,也因病去世了,后来,老爷又娶了三夫人如月,这府中的主子也就三位,而老爷又只有小姐这一个女儿,自然住的地方也大了。”
子之点点头。看了看房中,大是大,但也很简洁,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一些散落的纸张,一支竹箫。一个书橱,摆着一些诗集。
“你们小姐喜欢诗?”
“小姐对诗没有多大兴趣,对琴倒很是痴迷,偶尔也吹箫,近来不知为何,又练起了书法,这些老爷自然是赞同的,为小姐请过不少先生。”
“大人,”一旁的衙役来报,“颜小姐死于今日丑时左右,是白绫勒紧窒息而死的。”
经过仔细验看,尸体的手心有一些手茧。颈处有一道勒痕。面色紫绀,舌微外吐。
“谁是第一个发现小姐尸体的?”
“回大人,是府上的一个丫鬟,小翠发现的小姐。”管家回答。
“小翠在哪?”
“奴婢就是小翠。”
“小翠,你是颜小姐的丫鬟?”
“回大人,奴婢是服侍老爷的。”
“那为何要来找颜小姐?”
“奴婢奉老爷之命,请小姐去书房。”
“去书房干什么?”
“奴婢不知。”
“你大约是几时发现的小姐?”
“巳时左右。”
“那时你有发现什么人吗?”
“没有。”
“那房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嗯——奴婢从未来过小姐房中,发现小姐时过于害怕,没有注意到什么。”
“嗯,我明白了,你下去吧。”子之低头沉思。
“去看看颜老爷吧。”
“嗯。”子之回过头来,看着房中,怎么总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老爷,如今这小姐已经去了,您不能再把身体弄垮呀,那样九泉之下的小姐也会痛心的呀。”一名衣着华丽的女子安慰着颜老爷。颜老爷坐在堂中,痛哭着。
“老爷,县令大人想问您几句话。”
“问话?小女都去了,你们还要打搅她的安宁吗?”
“这——”看着管家迟疑的样子,子长走上来,“颜老爷,颜小姐即使您的女儿也是我的未婚妻,如今,她的死有他杀的嫌疑,难道您就希望自己的女儿含冤不白吗?”
“你是说,她可能是别人杀的?是谁?我一定要他碎尸万段!”
“不要激动,现在还不能确定凶手,所以前来询问一些昨日的情况。昨日可有人前来拜访小姐?”
“没有。”
“那可有外人来过府上吗?”
“有一个布庄的商人来和我谈生意,但他连我女儿都不认识,怎么可能杀我女儿。”
“没有其他人来过?”
“没有。”
“颜小姐平时有什么朋友吗?”
“没有,我女儿平时从不出门。对了,.云家曾向我家女儿提亲,可是我没有答应。但是云公子似乎见过小女。”
“哦,老爷,那你今早叫小姐去书房是为何?”
“大人莫不是怀疑小人?”
“我只是看看有什么线索罢了。”
“诶,我那女儿死活不肯嫁人,我想今天再劝劝她。”
子之看着窗外思考着,子长站起身来,“颜老爷,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嗯,大人慢走。”
“先去云家看看。”
来到云家。
“老爷说不见客,你们请回吧。”一名护院站在门口,双手作揖,轻声说道。“什么!”一名衙役上前瞪着这名护院,“这可是县令大人,怎能说不见就不见!”看着那护院有些为难,子长刚要开口,就见大门打开,一位身着青色交领长袍的年轻人站在门口,微微作揖,说道:“家父最近偶然风寒,不宜迎客。大人想必也是为颜小姐之事而来,不如就由我来回答你们的问题。”
“好”子长转过头吩咐衙役们“你们在外面守着即可。”
“是”
“其实,昨日我去找过颜小姐,是偷偷进去的,大约未时。我只是想问问小姐还有没有可能。”“颜小姐已与我订婚,何谈可能?”
“你们知道,颜老爷素来疼爱小姐,如果小姐愿意嫁与我,那颜老爷自然也会同意。”
“你走的时候小姐还活着吗?”
“当然。”
“谁能证明?”
“颜小姐的贴身丫鬟小敏。”
“是吗?可是小敏已经失踪了。”
“失踪?”云公子一愣,惊讶地看着子长。
“也就是说,”子长冷冷地看着云公子,“你还是有嫌疑的。走。”
“你觉得哪个人的嫌疑大一些?”子长坐在酒楼之中,问身边的子之。“现在还不好说。”
“哼,我看很可能就是那个云公子,他娶不到颜小姐就索性杀了她。”
“呵呵,那颜小姐虽极少见人,但古琴可是弹得宛如仙乐,在城中有些爱慕者也不奇怪,你莫非是吃醋了?”
“咳,我是就事论事。”
“呵呵。今天的酒楼怎么没有琴声啊?”子之问倒茶的店小二。的确,现在客人不多,又没了琴声,酒楼显得格外安静。“诶,琴师说这两天染了风寒,不方便弹奏,这不,整座城也就他算是行家,老板也找不到代替的人。”
“哦。”
翌日
“大人,我们昨日仔细查看了现场,在桌下发现了这个。”一名衙差递上一颗珠子,似是女子耳坠上落下的。“走,去颜家!”看到这颗珠子,子长大喜,急忙叫上子之一同赶往颜家。
看着这枚珠子,三夫人的脸色大变。“不错,这就是我当初送给月儿的。”颜老爷颤抖着手,指着三夫人,“你好狠毒啊,居然把颜儿给···”三夫人哭着摇头辩解“不是我,我在小姐3岁后就没再去看望小姐了,就连她的贴身丫鬟我都没见过。真的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颜老爷,请问可否让我们查看一下三夫人的房间?”
“可以。”颜老爷有些无力地回答。
比起颜小姐的房间,三夫人的房间就显得有些奢华,无论是桌椅还是床柜都镶上了宝石。一张精致的圆桌,周围摆着3把椅子,看那椅子的样式,有些眼熟。“咦?这椅子似乎和小姐自杀用的椅子有些相像呢。”“不错,”看到这些,颜老爷脸色发白,“这椅子是我亲手做给玉儿的,后来就给了月儿,一共4把。”“那是小翠说小敏托她借去仿制,她说这椅子的式样小姐喜欢。”三夫人此时已是泪如雨下。“是吗?”子长看向小翠。小翠茫然地摇摇头,说:“奴婢从未见过小姐和小敏,平时奴婢只是服侍老爷,就是三夫人也只见过两三面。”“你胡说!是你杀了小姐!外面可都说了,你是老爷的私生女,一定是你恨小姐过得比你好!”“怎么会?奴婢只是一个丫鬟,外面只是别人瞎传的。我爹和我娘都在一年前去世了,我也是一年前才进的颜府。”小翠有些委屈的说着,快要哭出来了。
“够了!”颜老爷怒吼道,“我没有什么私生女。亏我从前那么信任你,你居然,唉。”
“把三夫人带回衙门,我们走。”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乾隆皇帝的时候,重庆出了个才子,名叫龚晴皋,中过举人,当过县令,《巴县志》称他为“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
龚晴皋虽家有良田数亩,但要撑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终免不了一个“穷”字。到他晚年出嫁姑娘的时候,连给女儿的嫁妆都办不起了。
眼看婚期临近,他的夫人急得眼泪花花直打转转儿,说:“背时的!别人编方打条都要来挖你的墨沱沱去卖银子。我们已经穷到这个地步,你能不能放下你那个臭架子,也卖些字画来为姑娘多少备办几件陪嫁,免得遭人笑话。”
龚晴皋叹道:“唉!我还没有到靠卖字画为生的地步。再说你那个未来的女婿,依我看来,你给他再多的陪嫁和银子,也难保他一辈子不饿饭。当然,哪一个当老子的不痛女儿呀!夫人放心,我已为她备办了几件,不多不少也够她吃一辈子了。”可是,婚期临近,他夫人也没见他为女儿拿出几件陪嫁来。
龚晴皋姑娘的婆家姓刘,在本地方也算得上是个殷实之户,有百把石租谷的田产。亲家也是个读书人,知道龚晴皋的家境,十分体谅,没有过多的要求。接亲那天,喜事办得十分热闹,用的是八抬花轿,凤冠霞帔,吹吹打打地把龚晴皋的姑娘接过门来。
四乡邻里的人,听说龚老爷打发女儿,多远的都赶来看热闹。他们想看一下举人老爷给姑娘陪嫁些什么金银财宝。可是,他们一看,呀,花轿前面只有四抬抬盒,只见头一抬盒是简单的铺笼帐被。众人看了,有的摇头,有的撇嘴。二抬盒抬是一捆麻和一包棉花,众人不知何用?尤其看到第三抬盒,里面装了一把锄头和一部四书,众人不禁大笑。只有第四抬盒装得满满的,众人虽感觉到它是珍贵之物,但想到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便发出一片唏嘘之声。
龚晴皋的女婿看到这些陪嫁的东西,是憋着一肚子火才与新娘拜了堂。一入洞房,便把麻、锄头、书这些东西摔了一地。顿时,把新娘气得大哭起来。这事惊动了老人公,老人赶来洞房一看,气得把儿子大骂一顿,说:“混帐东西!你娃娃懂个屁!陪嫁这麻和棉花,是叫你堂客绩麻纺线,操持家务;陪嫁这锄头和四书,是叫你娃娃以耕读为本。哼!第四抬盒里的东西,世人万金难求。你娃娃有眼无珠!这才是你老丈人送给你两口子的衣禄。”马上叫人抬来一个大棕箱,喊新娘把东西装在箱子里,说:“女子!这东西你要好好收藏,不要忘了你父亲的恩情,更不要让我那个败家子把这东西给败了。”
龚晴皋的姑娘知书识礼,见公公十分理解自己父亲的良苦用心,也就收住眼泪。
没过几年,龚晴皋的亲家过世了。女婿当家,家境一年不如一年。才过几年光景,那百把石租谷的田产,遭他女婿出卖个精光,弄得一家人舀水不上锅。此时,龚晴皋也过世了。他女婿已到借贷无门的地步,一天到晚,唉声叹气地说:“这拿来嘟个办罗?”
龚晴皋的姑娘说:“办法我倒有一个,你卖的田产也可以帮你买回来,只是有个条件,这个家要由我来当。”她男人当家,本来就是癫疙宝穿套裤--蹬打不开。眼下一家正揭不开锅,他是巴心不得有个人来当这个家。他便依了妻子的条件。问她有啥子办法能把卖了的田产买回来?她叫他上楼去把那口棕箱子搬下楼来。打开一看,原来是老丈人给堂客陪嫁来的东西。他叹道:“唉!老家公当年要是陪嫁你一些金银,现在拿出来还能有些用处,现在老家公死了,这么些年了,他这些东西还有啥子用啊!”“哼!当年要真陪嫁金银,恐怕早被你花光了,难道你忘了公公在世时说过,这才是老家公送给我们的衣禄吗?”龚晴皋的姑娘拿出一件,交给她男人说:“你拿到重庆城去卖,价钱要喊高点,卖了银子先让一家人吃饱肚子再说。”她男人半信半疑地走了。第四天,却欢天喜地地带着银子回来了。
那么,第四抬合装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一、【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酒仙范大,醉酒后常常称自己杀过人。
这天,范大又多喝了酒。喝醉后对酒友说:"昨天我把一个有钱的商人推到了深沟里,得了很多钱。"酒友信以为真,就把范大告到了官府。
这时正好有一妇人来告状,说有人把她丈夫杀死扔到了深沟里,丈夫外出做生意赚的钱也都被人抢了。县令随妇人去验尸,尸体衣衫褴褛,没有头颅。于是县令说:"你一人孤苦伶仃的怎么生活呢?一找到尸体的头颅,定案之后,你就可以再嫁了。"
第二天,与妇人同村的李三来报告说他找到了尸体的头颅。
这时,县令忽然指着妇人和李三说:"你们两个就是罪犯,还敢诬陷范大?"
两人不服,待县令把证据摆出来之后,二人不得不承认勾结一起,谋害该妇人亲夫的事实。
请问:县令的证据是什么?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清朝福建政和县县令胡鉴上任不久,便受理一桩疑难案子。案由是当地富户孙天豪告破落户子弟沈小观欠400两银子不还,而沈小观却不认此账。
胡知县将原告、被告传上堂,可双方各执一词,问不出子丑寅卯,孙天豪出示两张借约为据,沈小观大呼此是伪证。当日无法审清,只好暂且退堂。
胡知县回到房中,心中闷闷不乐。到了掌灯时分,仍不思饮食,独自对着桌上两张借约发愣。忽然一不小心竟碰撞了蜡烛盘,一滴蜡烛油落下,正巧落在两张并放的借约中间,胡知县忙把两张纸拿开,只见边沿已留下一小块半圆形蜡烛油,颜色玉红。胡知县随手把两张借约沿边的蜡烛油再并拢来,又合成一个圆形,在烛光前一照,胡知县惊奇万分,只见那烛油形如一轮旭日升于群山云雾之中。原来,这种纸是贡川纸。纸纹粗细不匀,光线一照,十分清晰,有如天然风景画一般。胡知县竟欣赏起纸纹来。竖看似山脉层层,横看又海波汹涌。看着看着,他拍案而道:“破了!”原来,他并着的两纸竟然纹路齐整、走势乃一纸而裁。此案真相大白。
次日,胡知县清晨升堂,孙天豪、沈小观均被传到。胡知县厉声对孙天豪道:“你乃本地名绅,为什么要伪造借约诬诈好人?还不从实招来?”
孙天豪不服地诉道:“冤枉啊,大人断我伪造借约,从何说起?请大人明察。”
胡知县冷冷一笑道:“我已点穿,你还不服?我问你,这两张借约可是两次立的?”
“是。沈小观去年一月借银200两,四月借银200两。两张借约,分别立于一月与四月。”
胡知县见他仍执迷不悟,怒拍桌案:“不对,本官已断这两张借约是同时所写。”
孙天豪大惊道:“大人此决断的凭据何在?”
胡知县说出了自己的凭据,孙天豪听罢顿时目瞪口呆,浑身出汗,只得认罪。原来孙家祖辈落难之际,有一柄传家宝扇存于沈小观先祖当初开设的当铺之中。时隔几代无人再将此当作什么大事查找。去年孙家门下有一食客相投,与沈家有旧怨,便无中生有说宝扇现在沈小观之手,并出谋用此计要挟沈小观,借约亦由此人一手炮制。原以为天衣无缝,不想被胡知县识破,落了个被处罚判罪的下场。
你知道凭据是什么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在宋朝嘉熙二年,法医宋慈到福建剑州任通判。有一天三更时,城外面突然大火冲天,宋慈急忙带领衙役赶到了现场。只见一幢与邻居相隔的茅舍,烈火熊熊,又见有数人从火光中抬出了一具烧焦了的尸体。
宋慈问百姓:“你们知道起火的原因吗?”
“怕是不慎失火吧?”有人回答。
“这焦尸是怎样的一个人?”宋慈又问。
“是一个泥匠。半月之前,他的妻儿都饿死了。起火原因恐怕是泥匠自寻短见。”一位老人答道。
宋慈立刻叫随来的验尸人员验尸。宋慈躬身仔细查看,发现死者的口、鼻子、咽喉部位上没有一点灰尘,便问抬尸的乡民:“你们抬出前,尸体倒向何处?”
乡民答道:“尸体就在门边;头向里,脚朝外边。”
这时,宋慈已经全明白了。他对乡民们说:“泥匠不是失火烧死,也不是自寻短见,而是被人谋害的。起火原因,定是凶犯为了焚尸灭迹。”宋慈还向乡民谈了他对这桩人命案的分析推断。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调查,证实了宋慈的推断是正确的。
你们知道宋慈是怎样推理出来的吗?
【中国古代推理故事】
古时候,一个身在异地他乡的山东书吏,带着两个仆人回家探亲。
路上遇见一个少妇,书吏觉得路途寂寞,便找妇人搭话,得知妇人是同乡,此去婆家探亲。又是几回寒暄,不知不觉中便成了熟人。
天色渐晚,妇人正急着找不到投宿的地方。正巧书吏在此有一佃户,妇人也就跟着书吏到了他的佃户家。半夜,两个仆人一起密谋要偷书吏的钱财包裹,就对佃户说:"我们先回去了!"佃户信了,后来听到书吏房里有很大的声音,急忙起来点起蜡烛去看,书吏和少妇都被强盗所杀。血泊之中,佃户找到了他们家的割草刀。
几天以后,妇人的家人来找她,找不到,就报了官。在官府面前,佃户不得不如实反映情况。众人都怀疑是两个仆人杀的。
县官到现场检查的时候,忽然听到隔壁有人说:"我恨那天夜里没有杀死你!"县官看了看凶器,叫人把隔壁的人抓过来。没想到说话的人却是佃户的女儿和与她私通的邻居的儿子。
他们一男一女跪在县官面前,县官指着那个男子说:"你如实招认吧!"男子吓得面如土色,只得招认。
请问:县官凭什么说他就是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