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在一個冬天,狄公在一次到朝雲觀做客時,觀內長老請狄公欣賞了許多名畫。狄公不感興趣,卻被一副貓的畫像吸引。
圖上畫的是一個正在玩耍的黑貓,圓圓的眼中的瞳孔眯成了一條縫,爪下是一個褐色的皮球。
據長老說,這幅畫是前任主持在清晨寅時所做。主持作畫僅用了半個時辰。而主持是個寫實畫家,只畫自己親眼所見,絕不畫牛鬼蛇神。主持做完后也面色發紅,無疾而終,羽化成仙。
狄公想到了一點不對勁的地方。
哪個地方有問題?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根據《大唐狄公案》改編。
劉都督接到親信密報,他的手下王將軍參與了謀反,並將兵器甲胄藏於太子的棺材里。由於打開太子棺材是誅九族的大罪,所以劉都督不敢造次。但倘不加驗證,一旦消息屬實,叛軍裡應外合,就會攻佔城池。
萬般無奈之下,他找到了狄仁傑。狄公也犯了愁。太子的棺槨是皇家特製,由三層包裹,只有太子妃的棺槨也是這樣。請問狄仁傑能有辦法在不打開棺槨的情況下驗明是否有兵器藏入嗎?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有個俊俏的小媳婦抱著自己三個月的兒子回娘家,途中路過財主家的瓜地。財主的少爺瞧見她,起了壞心,叫家丁去摘了三個大西瓜。
少爺攔住小媳婦,一口咬定她偷了自家三個西瓜。小媳婦不承認。少爺指著西瓜說:「人贓俱獲,你要麼賠瓜錢,要麼到我家當傭人。」小媳婦同他講理,少爺扯住她就要胡鬧,恰好張飛騎馬經過這裡。張飛命令士兵把他們一起帶回衙門親自審問。
少爺說他親眼看見她抱著西瓜走,家丁可以作證。小媳婦把經過說了一遍,張飛心裡明白了。他看著西瓜,回頭質問少爺:「她是怎麼偷的,你能學著做個樣子嗎?」少爺傻了眼,只好認罪。張飛打了他三十大板。
你猜少爺怎麼會認罪的?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雍正六年,浙江發生了一起案子。
兩個達官顯貴為了一塊十公頃的肥土,爭了起來,都說這塊地歸自己所有。
事情鬧到浙江總督李衛那裡。李衛詳細地詢問他們。一個人得意地說:「我手上有康熙爺時期的地契,這就是我的地。」說完,他將地契給李衛看,上面寫著:「茲證明該地為李xx所有,旁人不可剝奪......」落款是「清聖祖五十三年九月八日」。地契上有官印,有畫押,滿漢和文。李衛看完后,就將一人索拿問罪了。誰被抓了?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太守得了不能進食的重病,就請華佗來治病。華佗給太守切脈之後,既沒有開藥方,又沒有用針灸,就不聲不響地走了。太守以為招待不周,趕忙送去財禮,請吃酒席。華佗見禮就收,見酒就吃,但就是不開藥方。一晃10多天過去了,太守讓兒子去問華佗。而華佗卻帶著錢財走了,留下了一封信。信中罵道:「無恥太守,枉活人間!」可是當太守看了這封信以後,他的病卻好了。為什麼呢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一、【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清朝江南的一個小縣城裡。
一天,一高一矮兩個農民拉扯著來到縣衙告狀。縣令升堂審案,分別對他們進行了詢問。
高個農民說:「我是平遠村的。我在房屋後面種了一塊菜地,這幾天被牛吃得亂七八糟,一定是他偷偷放出了自己家裡的牛,因為我們家的牛從來不吃青菜。」
矮個農民說:「我家的牛是跑到了他家的菜地里,可我家的牛也從來不吃青菜,他憑什麼把我家的牛打傷?」聽了兩個農民的述說后,縣令說道:「走吧,我到你們那裡看看就知道了。」
一路上,縣令已經想好了斷案的辦法。到了平遠村以後,他讓高個農民和矮個農民都把自己家的牛牽出來。他看見高個農民家的是一頭黃牛,矮個農民家的是一頭水牛。隨後,他又來到了高個農民家的菜地里,仔細地觀察了一番,由於菜地里既有黃牛的蹄印,也有水牛的蹄印,因此斷不清是誰家的牛吃的菜。縣令想了一會兒,讓差役從高個農民家的菜地里拔了兩棵青菜,遞到黃牛嘴邊,黃牛隻聞了聞,並不去吃。高個農民對矮個農民說道:「怎麼樣,我家的牛不吃青菜吧!」縣令又讓差役把青菜放到了水牛嘴邊,水牛也聞了聞,搖頭走開了。矮個農民又對高個農民說道:「怎麼樣,我家的牛也不吃青菜吧!」水牛和黃牛都不吃青菜,難道是別的牛吃的嗎?高個農民疑惑地望著縣令。矮個農民臉上顯露出勝利者的微笑。縣令則又在菜地里走了一圈兒,停在一個糞坑旁邊,凝神思索著。片刻,縣令對他們說道:「本官已經查明了這件事情的真相,但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宣布結果。」
縣令說完上轎回城了。高個農民和矮個農民也只得耐著性子回家再等一個晚上。縣令剛回到城裡,就立即找來一個身強力壯的差役,對他說道:「你今晚再去平遠村一趟,要當場捉住那頭偷吃青菜的牛。」「是!」差役領命而去。當天晚上,果然有一頭牛又來到高個農民的菜地里偷吃青菜,被差役當場捉住。
請問被捉住的是哪頭牛?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一個白髮老婦到襄陽縣衙來告狀。她一上堂就哭得十分傷心。老婦說,她的媳婦金氏忤逆不孝,平日里從來沒有好好服侍過她。今天老婦過生日,金氏竟只給燒了碗青菜蘿蔔湯,而她自己卻在房裡吃魚吃肉。婆婆一氣之下,跑到縣衙來,要縣令替她做主。縣令馬上派人將金氏帶上堂來,驚堂木一拍,問道:「金氏,你為何忤逆不孝,不敬公婆,快快講來!」金氏竟同啞巴一樣,只知道低頭哭泣,什麼話也不肯說。縣令感到束手無策。忽然,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平心靜氣地對婆婆說:「你媳婦不孝,實在不該。不過,本縣身為百姓的父母官,卻使百姓中出了如此不孝之人,實在也要負教化不明的責任。今天本縣擺下兩碗壽麵,一來為你祝壽慶賀,二來使你婆媳和好,可好?」婆婆連忙叩頭謝恩。縣令讓人在大堂上擺開一張長桌,搬來兩把椅子,讓婆媳兩人面對面坐下,又親自到後堂安排。不一會兒,差役端上兩碗熱氣騰騰的壽麵。婆媳兩人互相看看,實在弄不懂,再看看堂上的縣官大爺,正笑眯眯地看著她們,於是她們只好端起碗吃了起來。過不多久,縣令就把案子斷清了。請問,你知道他是怎樣斷案的嗎?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人來縣衙控告別人偷了他的雞。縣令便把他的左領右舍傳來審問。鄰人都低著頭跪在案桌前,但誰都不承認偷了雞。縣令胡亂問了幾個問題后,說:你們都先回去。正在眾人紛紛站起來要走時,縣令盡然拍案大呵一聲,偷雞這人不由自主的全招了。請問,最後縣令說了什麼話。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三國時期的東吳皇帝孫亮去避暑。途中,孫亮想吃蜂蜜,就讓老太監去廚房取,取來之後發現裡面有一粒老鼠屎。頓時發怒,就把管理廚房的庫管抓來,但庫管連聲喊冤,說老太監與自己有仇,說是陷害自己。於是孫亮叫人把老鼠屎碾碎,發現鼠屎外濕里干。結果就斷定了是誰放進去了。你知道是誰嗎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包公在定遠當知縣的時候,這裡發生了一個案子:一個雨夜,伽藍廟裡唯一的和尚被殺死。【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窗花剪 落地情字一片片 如血······」優雅的琴聲伴著哀傷,從酒樓之上飄出。琴師的雙手撫著琴,彈得如痴如醉。
「多美啊。」窗邊一人,手持酒杯半懸桌上,半閉著眼,看著窗外繁華的街道,輕嘆,也不知是贊景,還是贊曲。「喂喂,」子長有些不耐了,「再過15日,便是小弟的大喜之日,你這個做兄長的,也不祝賀一番?」「嗯,祝賀祝賀。」子之淡淡一笑,「但據說,你連那位顏家大小姐都還沒見過。」子長不由苦笑,是啊,連面都沒見過呢。可這婚姻不都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嗎。
「大人 大人!不好了!」一位捕役跑上酒樓,一臉驚慌。「何事?」「顏大小姐自殺了!」「什麼!」子長騰得站了起來。
「女兒,你怎麼這麼糊塗啊······」一進門便聽到顏老爺的哀嚎聲。「到底怎麼回事?」子長一臉烏雲。子之也不差多少。「回大人,今日一早,顏小姐被丫鬟發現上吊與屋內,貼身丫鬟小敏不知所蹤。」去屋內看看。是。來到裡屋,便看見顏小姐被一根白綾吊在樑上,衣著整潔,面色平靜。腳下倒著一把椅子,一旁的書桌上擺著一張遺書。子長走過去看那遺書。
「小女本不願嫁人,可父親卻苦苦相逼,故唯有一死」
看著那把倒地的椅子豎起,子之走過去,扶起,眾人驚呼。居然,離死者的腳有一尺之遠。「這字是顏小姐的嗎?」子長問管家。
「沒錯。小姐平時沒寫什麼,小人這兒有一些小姐的筆墨,是小姐習字留下的,大人可以對照一番。」
「小姐平時可有與外人通書信?」
「怎麼會,大人,我們家小姐可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從不踏出這院子,這府中也就老爺和小姐的丫鬟見過小姐。幾乎沒人見過小姐,還通什麼書信。」
「哦,這樣啊。我看你們家老爺很疼小姐嘛,這院落如此大。」
「誒,大人這就有所不知了。老爺的第一房夫人,也就是大夫人,早在17年前就病死了,是二夫人雨玉生下的小姐,可生下沒多久,也因病去世了,後來,老爺又娶了三夫人如月,這府中的主子也就三位,而老爺又只有小姐這一個女兒,自然住的地方也大了。」
子之點點頭。看了看房中,大是大,但也很簡潔,一張床,一個衣櫃,一張書桌,一把椅子,桌上擺著筆墨紙硯,一些散落的紙張,一支竹簫。一個書櫥,擺著一些詩集。
「你們小姐喜歡詩?」
「小姐對詩沒有多大興趣,對琴倒很是痴迷,偶爾也吹簫,近來不知為何,又練起了書法,這些老爺自然是贊同的,為小姐請過不少先生。」
「大人,」一旁的衙役來報,「顏小姐死於今日丑時左右,是白綾勒緊窒息而死的。」
經過仔細驗看,屍體的手心有一些手繭。頸處有一道勒痕。面色紫紺,舌微外吐。
「誰是第一個發現小姐屍體的?」
「回大人,是府上的一個丫鬟,小翠發現的小姐。」管家回答。
「小翠在哪?」
「奴婢就是小翠。」
「小翠,你是顏小姐的丫鬟?」
「回大人,奴婢是服侍老爺的。」
「那為何要來找顏小姐?」
「奴婢奉老爺之命,請小姐去書房。」
「去書房幹什麼?」
「奴婢不知。」
「你大約是幾時發現的小姐?」
「巳時左右。」
「那時你有發現什麼人嗎?」
「沒有。」
「那房中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嗯——奴婢從未來過小姐房中,發現小姐時過於害怕,沒有注意到什麼。」
「嗯,我明白了,你下去吧。」子之低頭沉思。
「去看看顏老爺吧。」
「嗯。」子之回過頭來,看著房中,怎麼總感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老爺,如今這小姐已經去了,您不能再把身體弄垮呀,那樣九泉之下的小姐也會痛心的呀。」一名衣著華麗的女子安慰著顏老爺。顏老爺坐在堂中,痛哭著。
「老爺,縣令大人想問您幾句話。」
「問話?小女都去了,你們還要打攪她的安寧嗎?」
「這——」看著管家遲疑的樣子,子長走上來,「顏老爺,顏小姐即使您的女兒也是我的未婚妻,如今,她的死有他殺的嫌疑,難道您就希望自己的女兒含冤不白嗎?」
「你是說,她可能是別人殺的?是誰?我一定要他碎屍萬段!」
「不要激動,現在還不能確定兇手,所以前來詢問一些昨日的情況。昨日可有人前來拜訪小姐?」
「沒有。」
「那可有外人來過府上嗎?」
「有一個布莊的商人來和我談生意,但他連我女兒都不認識,怎麼可能殺我女兒。」
「沒有其他人來過?」
「沒有。」
「顏小姐平時有什麼朋友嗎?」
「沒有,我女兒平時從不出門。對了,.雲家曾向我家女兒提親,可是我沒有答應。但是雲公子似乎見過小女。」
「哦,老爺,那你今早叫小姐去書房是為何?」
「大人莫不是懷疑小人?」
「我只是看看有什麼線索罷了。」
「誒,我那女兒死活不肯嫁人,我想今天再勸勸她。」
子之看著窗外思考著,子長站起身來,「顏老爺,今日就到此為止吧。」
「嗯,大人慢走。」
「先去雲家看看。」
來到雲家。
「老爺說不見客,你們請回吧。」一名護院站在門口,雙手作揖,輕聲說道。「什麼!」一名衙役上前瞪著這名護院,「這可是縣令大人,怎能說不見就不見!」看著那護院有些為難,子長剛要開口,就見大門打開,一位身著青色交領長袍的年輕人站在門口,微微作揖,說道:「家父最近偶然風寒,不宜迎客。大人想必也是為顏小姐之事而來,不如就由我來回答你們的問題。」
「好」子長轉過頭吩咐衙役們「你們在外面守著即可。」
「是」
「其實,昨日我去找過顏小姐,是偷偷進去的,大約未時。我只是想問問小姐還有沒有可能。」「顏小姐已與我訂婚,何談可能?」
「你們知道,顏老爺素來疼愛小姐,如果小姐願意嫁與我,那顏老爺自然也會同意。」
「你走的時候小姐還活著嗎?」
「當然。」
「誰能證明?」
「顏小姐的貼身丫鬟小敏。」
「是嗎?可是小敏已經失蹤了。」
「失蹤?」雲公子一愣,驚訝地看著子長。
「也就是說,」子長冷冷地看著雲公子,「你還是有嫌疑的。走。」
「你覺得哪個人的嫌疑大一些?」子長坐在酒樓之中,問身邊的子之。「現在還不好說。」
「哼,我看很可能就是那個雲公子,他娶不到顏小姐就索性殺了她。」
「呵呵,那顏小姐雖極少見人,但古琴可是彈得宛如仙樂,在城中有些愛慕者也不奇怪,你莫非是吃醋了?」
「咳,我是就事論事。」
「呵呵。今天的酒樓怎麼沒有琴聲啊?」子之問倒茶的店小二。的確,現在客人不多,又沒了琴聲,酒樓顯得格外安靜。「誒,琴師說這兩天染了風寒,不方便彈奏,這不,整座城也就他算是行家,老闆也找不到代替的人。」
「哦。」
翌日
「大人,我們昨日仔細查看了現場,在桌下發現了這個。」一名衙差遞上一顆珠子,似是女子耳墜上落下的。「走,去顏家!」看到這顆珠子,子長大喜,急忙叫上子之一同趕往顏家。
看著這枚珠子,三夫人的臉色大變。「不錯,這就是我當初送給月兒的。」顏老爺顫抖著手,指著三夫人,「你好狠毒啊,居然把顏兒給···」三夫人哭著搖頭辯解「不是我,我在小姐3歲后就沒再去看望小姐了,就連她的貼身丫鬟我都沒見過。真的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顏老爺,請問可否讓我們查看一下三夫人的房間?」
「可以。」顏老爺有些無力地回答。
比起顏小姐的房間,三夫人的房間就顯得有些奢華,無論是桌椅還是床櫃都鑲上了寶石。一張精緻的圓桌,周圍擺著3把椅子,看那椅子的樣式,有些眼熟。「咦?這椅子似乎和小姐自殺用的椅子有些相像呢。」「不錯,」看到這些,顏老爺臉色發白,「這椅子是我親手做給玉兒的,後來就給了月兒,一共4把。」「那是小翠說小敏托她借去仿製,她說這椅子的式樣小姐喜歡。」三夫人此時已是淚如雨下。「是嗎?」子長看向小翠。小翠茫然地搖搖頭,說:「奴婢從未見過小姐和小敏,平時奴婢只是服侍老爺,就是三夫人也只見過兩三面。」「你胡說!是你殺了小姐!外面可都說了,你是老爺的私生女,一定是你恨小姐過得比你好!」「怎麼會?奴婢只是一個丫鬟,外面只是別人瞎傳的。我爹和我娘都在一年前去世了,我也是一年前才進的顏府。」小翠有些委屈的說著,快要哭出來了。
「夠了!」顏老爺怒吼道,「我沒有什麼私生女。虧我從前那麼信任你,你居然,唉。」
「把三夫人帶回衙門,我們走。」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綾羅青衣 第六章
青衣說出了兇手的名字,作案手法和證據。
幾個人商量著把這三個開黑店的人送到官府去。俠客因為有事,就先告辭了。
來到官府,坐堂的卻看起來像個糊塗老爺。
幾個人說明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縣令卻不信:
「你一小女子斷案叫本官怎麼信?肯定是你們殺了人,栽贓陷害。來人,把這幾個侍衛打扮的關到牢里。這個自以為是的女子,是叫青衣嗎?關到後院的小屋子裡去。這個叫木槿的,關到廚房裡。」
木槿卻擋在青衣前面:「要冤枉人,儘管沖我來,青衣姐姐是無辜的!」
青衣卻使眼色讓她乖乖聽話進廚房。
幾個人被關了起來。
看守青衣的人把門鎖上了,用繩子綁住她的手,自己若無其事地出去幹活了。
青衣總覺得蹊蹺,仔細觀察房間布置。
門被鎖上了,窗戶很高,用木板釘上了。
小屋裡面沒有什麼東西。
估計應該到中午了,外面傳來腳步聲和說話的聲音,是談論去外面好好吃一頓。
小屋的門開了,看守青衣的人端著飯走了進來。她就是這裡負責做飯的大嬸。
「吃吧。今天他們都出去吃了,這裡沒人。」
「我的手被綁上了,拿不了筷子。」
「那我喂你。」
「能給我松一下嗎,我的手都沒有知覺了。」青衣哭了出來。
大嬸沒有懷疑,把繩子解開了,扭過臉去準備把飯盛到碗里。
那麼問題來了,青衣手裡拿著筷子,她應該怎麼做?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乾隆皇帝的時候,重慶出了個才子,名叫龔晴皋,中過舉人,當過縣令,《巴縣誌》稱他為「縣三百年來極高逸文藝之譽者」。
龔晴皋雖家有良田數畝,但要撐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終免不了一個「窮」字。到他晚年出嫁姑娘的時候,連給女兒的嫁妝都辦不起了。
眼看婚期臨近,他的夫人急得眼淚花花直打轉轉兒,說:「背時的!別人編方打條都要來挖你的墨沱沱去賣銀子。我們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你能不能放下你那個臭架子,也賣些字畫來為姑娘多少備辦幾件陪嫁,免得遭人笑話。」
龔晴皋嘆道:「唉!我還沒有到靠賣字畫為生的地步。再說你那個未來的女婿,依我看來,你給他再多的陪嫁和銀子,也難保他一輩子不餓飯。當然,哪一個當老子的不痛女兒呀!夫人放心,我已為她備辦了幾件,不多不少也夠她吃一輩子了。」可是,婚期臨近,他夫人也沒見他為女兒拿出幾件陪嫁來。
龔晴皋姑娘的婆家姓劉,在本地方也算得上是個殷實之戶,有百把石租谷的田產。親家也是個讀書人,知道龔晴皋的家境,十分體諒,沒有過多的要求。接親那天,喜事辦得十分熱鬧,用的是八抬花轎,鳳冠霞帔,吹吹打打地把龔晴皋的姑娘接過門來。
四鄉鄰里的人,聽說龔老爺打發女兒,多遠的都趕來看熱鬧。他們想看一下舉人老爺給姑娘陪嫁些什麼金銀財寶。可是,他們一看,呀,花轎前面只有四抬抬盒,只見頭一抬盒是簡單的鋪籠帳被。眾人看了,有的搖頭,有的撇嘴。二抬盒抬是一捆麻和一包棉花,眾人不知何用?尤其看到第三抬盒,裡面裝了一把鋤頭和一部四書,眾人不禁大笑。只有第四抬盒裝得滿滿的,眾人雖感覺到它是珍貴之物,但想到這些東西又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便發出一片唏噓之聲。
龔晴皋的女婿看到這些陪嫁的東西,是憋著一肚子火才與新娘拜了堂。一入洞房,便把麻、鋤頭、書這些東西摔了一地。頓時,把新娘氣得大哭起來。這事驚動了老人公,老人趕來洞房一看,氣得把兒子大罵一頓,說:「混帳東西!你娃娃懂個屁!陪嫁這麻和棉花,是叫你堂客績麻紡線,操持家務;陪嫁這鋤頭和四書,是叫你娃娃以耕讀為本。哼!第四抬盒裡的東西,世人萬金難求。你娃娃有眼無珠!這才是你老丈人送給你兩口子的衣祿。」馬上叫人抬來一個大棕箱,喊新娘把東西裝在箱子里,說:「女子!這東西你要好好收藏,不要忘了你父親的恩情,更不要讓我那個敗家子把這東西給敗了。」
龔晴皋的姑娘知書識禮,見公公十分理解自己父親的良苦用心,也就收住眼淚。
沒過幾年,龔晴皋的親家過世了。女婿當家,家境一年不如一年。才過幾年光景,那百把石租谷的田產,遭他女婿出賣個精光,弄得一家人舀水不上鍋。此時,龔晴皋也過世了。他女婿已到借貸無門的地步,一天到晚,唉聲嘆氣地說:「這拿來嘟個辦羅?」
龔晴皋的姑娘說:「辦法我倒有一個,你賣的田產也可以幫你買回來,只是有個條件,這個家要由我來當。」她男人當家,本來就是癲疙寶穿套褲--蹬打不開。眼下一家正揭不開鍋,他是巴心不得有個人來當這個家。他便依了妻子的條件。問她有啥子辦法能把賣了的田產買回來?她叫他上樓去把那口棕箱子搬下樓來。打開一看,原來是老丈人給堂客陪嫁來的東西。他嘆道:「唉!老家公當年要是陪嫁你一些金銀,現在拿出來還能有些用處,現在老家公死了,這麼些年了,他這些東西還有啥子用啊!」「哼!當年要真陪嫁金銀,恐怕早被你花光了,難道你忘了公公在世時說過,這才是老家公送給我們的衣祿嗎?」龔晴皋的姑娘拿出一件,交給她男人說:「你拿到重慶城去賣,價錢要喊高點,賣了銀子先讓一家人吃飽肚子再說。」她男人半信半疑地走了。第四天,卻歡天喜地地帶著銀子回來了。
那麼,第四抬合裝的是什麼?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一年重陽,宋朝翰林學士蘇東坡邀才子秦觀同赴秋香亭飲酒賞菊。
酒至半酣,蘇學士托須笑問:「賢弟才高八斗,貌勝潘安,何以遲遲不擇佳偶?」
秦觀放下銀杯,拱手回答:「弟非草木,豈能無情。吾心中久慕一位竊窕淑女,只是難於啟齒。」
蘇學士爽朗一笑:「這有何難!只要道出是哪家閨秀,為兄定牽線搭橋,成全賢弟美事!」
秦觀沉吟片刻,笑道:「待小弟制個字謎,敬請仁兄一猜」說罷即賦詞一首:
「園中花,化為灰,夕陽一點已西墜。相思淚,心己醉,空聽馬蹄歸。秋日殘紅螢火飛。」
蘇學士細細推敲,恍然大情,原來這是一個是個「蘇」,指的是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便哈哈大笑道:「原來如此。這不難,包在愚兄身上。」
蘇東坡去徵詢小妹的意思是否同意,結果蘇小妹沒有表情的說:「正月沒有初一!」,然後扭頭進屋了。
蘇東坡一頭霧水,把結果告訴秦觀,秦觀也愣住了,沒能明白蘇小妹是不是願意。
那麼蘇小妹是否願意呢?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清朝福建政和縣縣令胡鑒上任不久,便受理一樁疑難案子。案由是當地富戶孫天豪告破落戶子弟沈小觀欠400兩銀子不還,而沈小觀卻不認此賬。
胡知縣將原告、被告傳上堂,可雙方各執一詞,問不齣子丑寅卯,孫天豪出示兩張借約為據,沈小觀大呼此是偽證。當日無法審清,只好暫且退堂。
胡知縣回到房中,心中悶悶不樂。到了掌燈時分,仍不思飲食,獨自對著桌上兩張借約發愣。忽然一不小心竟碰撞了蠟燭盤,一滴蠟燭油落下,正巧落在兩張並放的借約中間,胡知縣忙把兩張紙拿開,只見邊沿已留下一小塊半圓形蠟燭油,顏色玉紅。胡知縣隨手把兩張借約沿邊的蠟燭油再併攏來,又合成一個圓形,在燭光前一照,胡知縣驚奇萬分,只見那燭油形如一輪旭日升於群山雲霧之中。原來,這種紙是貢川紙。紙紋粗細不勻,光線一照,十分清晰,有如天然風景畫一般。胡知縣竟欣賞起紙紋來。豎看似山脈層層,橫看又海波洶湧。看著看著,他拍案而道:「破了!」原來,他並著的兩紙竟然紋路齊整、走勢乃一紙而裁。此案真相大白。
次日,胡知縣清晨升堂,孫天豪、沈小觀均被傳到。胡知縣厲聲對孫天豪道:「你乃本地名紳,為什麼要偽造借約誣詐好人?還不從實招來?」
孫天豪不服地訴道:「冤枉啊,大人斷我偽造借約,從何說起?請大人明察。」
胡知縣冷冷一笑道:「我已點穿,你還不服?我問你,這兩張借約可是兩次立的?」
「是。沈小觀去年一月借銀200兩,四月借銀200兩。兩張借約,分別立於一月與四月。」
胡知縣見他仍執迷不悟,怒拍桌案:「不對,本官已斷這兩張借約是同時所寫。」
孫天豪大驚道:「大人此決斷的憑據何在?」
胡知縣說出了自己的憑據,孫天豪聽罷頓時目瞪口呆,渾身出汗,只得認罪。原來孫家祖輩落難之際,有一柄傳家寶扇存於沈小觀先祖當初開設的當鋪之中。時隔幾代無人再將此當作什麼大事查找。去年孫家門下有一食客相投,與沈家有舊怨,便無中生有說寶扇現在沈小觀之手,並出謀用此計要挾沈小觀,借約亦由此人一手炮製。原以為天衣無縫,不想被胡知縣識破,落了個被處罰判罪的下場。
你知道憑據是什麼嗎?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在宋朝嘉熙二年,法醫宋慈到福建劍州任通判。有一天三更時,城外面突然大火衝天,宋慈急忙帶領衙役趕到了現場。只見一幢與鄰居相隔的茅舍,烈火熊熊,又見有數人從火光中抬出了一具燒焦了的屍體。
宋慈問百姓:「你們知道起火的原因嗎?」
「怕是不慎失火吧?」有人回答。
「這焦屍是怎樣的一個人?」宋慈又問。
「是一個泥匠。半月之前,他的妻兒都餓死了。起火原因恐怕是泥匠自尋短見。」一位老人答道。
宋慈立刻叫隨來的驗屍人員驗屍。宋慈躬身仔細查看,發現死者的口、鼻子、咽喉部位上沒有一點灰塵,便問抬屍的鄉民:「你們抬出前,屍體倒向何處?」
鄉民答道:「屍體就在門邊;頭向里,腳朝外邊。」
這時,宋慈已經全明白了。他對鄉民們說:「泥匠不是失火燒死,也不是自尋短見,而是被人謀害的。起火原因,定是兇犯為了焚屍滅跡。」宋慈還向鄉民談了他對這樁人命案的分析推斷。
後來,經過進一步的調查,證實了宋慈的推斷是正確的。
你們知道宋慈是怎樣推理出來的嗎?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洞房之夜是人生中一個幸福時刻。可是新郎官秦觀海卻滿面愁容獨自悶坐在學堂里。
原來,新娘子小鳳要學當年蘇小妹難新郎,以此來試探一下秦觀海肚裡到底有多大的學問。出個什麼題呢?小鳳想到, 秦觀海常常與同窗李庭上閣樓攻讀詩書,便提筆在紙上寫下了7個娟秀的大字:
點燈登閣各攻書
上聯送到秦觀海手裡,儘管他冥思苦想了半天,還是對不上來。他不僅為自己的學業趕不上小鳳而覺得慚愧,更怕這件事兒傳出去后沒臉見人。他一氣之下,鑽到學堂里,把自己反鎖了起來。
到二天清晨,有人來敲門。秦觀海從書案上直起身,揉揉惺忪的眼睛,走過去開了房門。
「你真壞,偷偷扔下我一個人,竟自己跑到這兒來了。」
新娘子小鳳嗔怪地說道。秦觀海白了小鳳一眼,扭過頭去。
小鳳感到很奇怪,問道:「你怎麼這麼不高興?」
「都是你,凈出我的丑」。
小風聽了這話,吃驚地望著秦觀海。
「瞧不起我,嫁別人去。那聯我對不上來。」
「你不是對上了嗎?」
「什麼,少挖苦人!」
「昨天夜裡不是你對的下聯?」
「你在做夢吧,我趴在這冷桌上睡了一宿,哪兒也沒去。」
聽秦觀海說到這裡,小風面如土色,悔恨的淚水從那秀美 的眸子里滾落下來。此時,她已經明白被壞人鑽了空子,自己失去了貞操。猛然,她轉身衝出屋去。當天晚上,人們在秦家的一間堆放雜物的空房裡,發現小風懸樑自盡了。
有人把案子報到了官府,縣官立即派人把秦觀海捉了去。嚴刑之下,秦觀海屈打成招,被判定了殺妻罪,單等上報批複后,同斬示眾。
碰巧,案卷送到了包公府。包公看過案卷后,覺得疑點甚多,便派人明察暗訪,果然了解到冤情。怎樣才能抓住真兇呢?包公思索了片刻,終於想出了一個破案的妙法。幾天後,那個騙奸的真兇便被捉拿歸案了。
請推理包公是怎樣破了這個案子的呢?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明代安吉州有個富戶,很講迷信,給兒子辦喜事,新房裡3天不熄燈燭。到了第三天,突然有個人從新房的床底下爬出來,竄出門去,剛跑到院子里就被抓住送到官府。在公堂上,這人說自己是個醫生,新娘有婦科病,平日都是自己給她治療,她出嫁以前央求自己跟到婆家去以便時常換藥。今天換藥時發現病情變化,帶來的葯不頂用了,忙朝外跑,想去置辦些新葯。縣官當然不信,可問起新娘家中的情況來, 此人一一對答如流,毫無差錯。縣官派人去問新娘,則說根本沒有此事。
第二天,兩個轎夫把一頂花轎抬上公堂,轎里坐著個新娘子。縣官叫來那人,叫他和新娘對證,只見他走到轎門口,朝新娘瞅了一眼,氣憤地喊道:」你再三要求我跟隨你治病,為什麼翻臉不認人!」縣官哈哈大笑,接著一聲斷喝:」把這撤謊的賊抓起來!」
原來此人是個小偷,趁賀客盈門之際鑽到新房藏迸床底,打算趁天黑以後偷東西,可是燈火通明不能下手,第三天餓得難受才往外跑。至於新娘家的情況,是他兩夜在床底下聽新婚夫婦的秘房話聽到的。
縣官是怎樣識破了小偷的真面目呢?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傳說包拯三十歲當了開封府尹。那時,他已經是個有智有謀的清官,隔著窗欞吹喇叭──響聲在外啦!推薦他來京主事的,是當朝大師王延齡。此人是三朝元老,白鬍子齊腰深,還日夜思念著國事。包拯雖是他推薦的,但是他對包拯的人品、才智究竟怎樣,還了解的不那麼清楚,總想我個機會試試包拯的才能。
這天一早,老太師剛剛起身,漱洗完畢,要僕人端上早點,三個五香蛋。他一個雞蛋剛吃完,忽聽家人稟報:「新府尹包拯來拜。」
王延齡一聽,驚喜異常,一面吩咐:「快請。」一面腦子轉開了:「我何不藉此機會當面試試他呢。」
怎樣試呢?王延齡拿著筷子,正要夾第二隻蛋時,主意來了。他趕忙放下筷子,端起蛋碗放到桌上,對丫環說;「秋菊,你替我辦件事好嗎?」
秋菊說:「老太師儘管吩咐。」
王延齡指著桌上的五香蛋說:「秋菊,你把這兩隻五香蛋吃了,任何人追問,不管怎樣哄騙、威脅、烤打,你都不要說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後再賞你。」
秋菊聽了一愣,可是老太師的吩咐又不敢拒絕,只得照吃了。
王延齡看她吃了,就走出內室,到了中堂,見到包拯后寒暄了幾句,便說;「舍下剛發生一樁不體面的事,想請包大人協助辦理一下。」
包拯說:「太師不必客氣,有事只管吩咐,下官一定照辦。」
「那好。」
王延齡說罷,便起身領著包拯走到內室指著空碗說:「每天早上,我用三隻五香蛋當早點。今日,剛吃了一隻,因鬧肚子,上廁所一趟,回來時那剩下的兩隻蛋竟不見了。此事雖小,不過太師府里怎能容有這樣手腳不幹凈的人?」
包拯點點頭,問道:「時間多長?」
「不長。頭尾半頓飯的時間。」
「這段時間內,家裡有沒有外人來了又走的?」
「沒有。」
「老太師問了家裡眾人嗎?」
「問了,他們都說未見。你說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說:「太師,只要信得過,我立即判明此案。」
王延齡雙手一拱,說:「那就仰仗也大人了。」
「太師:恕我放肆啦!」
「不必客氣。」
包拯挽起施子,走出內室,來到中堂,吩咐說:「現在太師府里大小眾人,全部集中,一廂站立。」
常言說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這些家人雖然站立一旁,並不把新府尹放在眼裡。
包拯一見火了,桌子一拍,喝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今日,我來辦案,諸位休得怠慢,免得皮肉吃苦。誰偷吃了太師的五香蛋,快說。」
眾人一驚,頓時,老實了。可是包拯連問三次,這些家人竟象木頭樁子一樣,悶聲不響。秋菊站在那裡,也象無事的一樣。王延齡在一旁睜大眼睛,裝著急於要把此事弄明白的樣子,眼看眾人一言不發,他想:「包拯啊包拯,這事夠你喝一壺了,下一步你難道和一般官員一樣動刑嗎?即使棍棒下面找出犯人來,也不算高明。」想到這,故意說:「包大人,常言說,肉怕渣,人怕打,既然他們不說,你用刑吧!」
包拯把手一擺說:「不。」轉臉對眾人冷笑兩聲,說:「偷蛋的,你不招認,我自有辦法。來人啊,給我端碗清水和一隻空盤子來。」
「是。」隨從答應著去辦了。
王延齡看到這裡,心裡樂了,包拯果然名不虛傳。審理案子能夠動腦子,不屈打成招。
王太師正在想時,隨從把一碗水和一隻盤子拿來了。包拯個隨從把盤子放在屋中間。然後說:「每人喝口水,在嘴裡激漱吐到盤子里,不準把水咽下肚。」
頭一個人喝口水,漱漱吐到盤子里。包拯瞅瞅盤子里的水,未吱聲,又讓第二個人把水吐到盤裡。包拯又瞧瞧,又未吱聲。輪到第三人,正是秋菊,她拒絕喝水漱嘴,包拯離了坐位,指著她說:「嘿嘿,雞蛋是你偷吃的。」
秋菊頓時臉紅到脖子梗,低頭搓弄著衣角。王延齡忙說:「包大人,你斷定是她偷吃的,道理何在呢?」
包拯說:「……」
一席話說得太師點頭稱是。心想,這包拯還真有招數哩。口裡卻說:「包大人,此事已明,算了吧,讓他們散吧!」
包拯搖搖頭說:「不行。案子到此,只明了頭,尾還沒收呢。」
「此話怎講?」
包拯嚴肅地說:「秋菊只是為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齡一驚,想不到包拯這麼年輕,遇事想得這麼周全,辦事這麼幹練。索性試到底吧,便說:「包大人,這樣說她吃雞蛋是受人指使啦,此人又是誰呢?」
包拯認真地說:「此人就是太──師──你。」
「啊!」
王延齡笑著連連點頭,轉臉對眾人說:「這事正是我要秋菊做的,為的是試試包大人怎樣斷案。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有才有智。你們回去,各干各的吧。」
這時,秋菊臉上才現出笑容,和大家一道散去。
等人走後,王延齡問道:「包大人,你根據什麼斷定是我指使秋菊的呢?」
包拯說:「秋菊已是個大姑娘,懂得道理,犯不著為兩個雞蛋闖下禍,這是一,二是,當我知道是她吃了雞蛋時,她感到羞愧和委屈;三,這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在全府眾人面前她被當眾說出是偷吃,這事根根絆絆的不向眾人說清楚,秋菊就不能過安分日子,會因羞愧而尋短見的。太師雖是開玩笑,試試我的才智,我要是一步處理不慎,不是會鬧出人命來嗎?」
一席話,說得王太師連連點頭,佩服地說:「包大人,有你坐開封府,我放心啦?」
包公說了什麼呢?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古時候,一個身在異地他鄉的山東書吏,帶著兩個僕人回家探親。
路上遇見一個少婦,書吏覺得路途寂寞,便找婦人搭話,得知婦人是同鄉,此去婆家探親。又是幾回寒暄,不知不覺中便成了熟人。
天色漸晚,婦人正急著找不到投宿的地方。正巧書吏在此有一佃戶,婦人也就跟著書吏到了他的佃戶家。半夜,兩個僕人一起密謀要偷書吏的錢財包裹,就對佃戶說:"我們先回去了!"佃戶信了,後來聽到書吏房裡有很大的聲音,急忙起來點起蠟燭去看,書吏和少婦都被強盜所殺。血泊之中,佃戶找到了他們家的割草刀。
幾天以後,婦人的家人來找她,找不到,就報了官。在官府面前,佃戶不得不如實反映情況。眾人都懷疑是兩個僕人殺的。
縣官到現場檢查的時候,忽然聽到隔壁有人說:"我恨那天夜裡沒有殺死你!"縣官看了看兇器,叫人把隔壁的人抓過來。沒想到說話的人卻是佃戶的女兒和與她私通的鄰居的兒子。
他們一男一女跪在縣官面前,縣官指著那個男子說:"你如實招認吧!"男子嚇得面如土色,只得招認。
請問:縣官憑什麼說他就是罪犯?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酒仙范大,醉酒後常常稱自己殺過人。
這天,范大又多喝了酒。喝醉后對酒友說:"昨天我把一個有錢的商人推到了深溝里,得了很多錢。"酒友信以為真,就把范大告到了官府。
這時正好有一婦人來告狀,說有人把她丈夫殺死扔到了深溝里,丈夫外出做生意賺的錢也都被人搶了。縣令隨婦人去驗屍,屍體衣衫襤褸,沒有頭顱。於是縣令說:"你一人孤苦伶仃的怎麼生活呢?一找到屍體的頭顱,定案之後,你就可以再嫁了。"
第二天,與婦人同村的李三來報告說他找到了屍體的頭顱。
這時,縣令忽然指著婦人和李三說:"你們兩個就是罪犯,還敢誣陷范大?"
兩人不服,待縣令把證據擺出來之後,二人不得不承認勾結一起,謀害該婦人親夫的事實。
請問:縣令的證據是什麼?
【中國古代推理故事】
一天,一個長工來到縣衙擊鼓告狀,他對縣令說:「我是大財主李霸家的長工。一個月前,一個長工因不堪欺侮而頂撞了李霸,竟被李霸手下活活打死,扔進了水塘,屍體現埋在水塘邊。」
於是縣令派了一個衙役跟長工去驗屍。他們扒開土,發現屍體已經腐爛,只剩下一副骨頭架,不好分辨。
縣令聽說后,派思敏前去驗屍。經過仔細檢驗,屍骨上仍沒發現可疑的問題。思敏命差役將屍體的骷髏頭用布包起帶回,接著傳地主李霸到官府。
回到官府,思敏讓人將骷髏頭用清水擦乾,當著李霸的面,用尖嘴瓶盛上溫水從死者的腦殼上方慢慢滴水。一瓶水下去,只見縷縷清水從死者的兩個鼻孔流出。思敏見到這一情況,心中大喜,終於找到了破案的根據。你知道清水從死者的兩個鼻孔流出究竟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