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留守兒童問題時,有些學者將其歸咎於個體和家庭層面的因素,強調親子分離。但無論是歷史上的走西口、闖關東之類的人口國內遷移,還是下南洋形成的人口海外遷移,都曾產生大量留守兒童。明清時期,徽州商人大量外出經商,其家鄉也存在大量留守兒童。而由城市化產生的留守兒童,在近代的浙北、蘇北等地也早就初具規模。為什麼20世紀90年代以後,留守兒童問題成為一個公共議題呢?這不僅因為其規模日益龐大,更因為鄉村社會發生嬗變,從根本上改變了鄉村的育人環境。在通往現代化、城市化的路途中,鄉村社會完全處於劣勢和被動地位,鄉村文化衰落了。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哪一項?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外出打工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存在極大的隱患,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以下哪項最好地解釋了以上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