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学叫安宁。他学习非常勤奋,有空就爱看书。可院里的其他几个同学就不同了,放学后书包一扔,不是打牌,就是聊天,还 常常闯进安宁家胡折腾,搅得安宁是成天不得安宁。安宁烦透了,又不好公开赶他们走。后来,他终于想了个主意,在自己的屋门两旁,贴上了一副对联:古月门中 市;言青山上山。那几个捣蛋鬼看见了这副对联,一琢磨,咱们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安宁了。你能猜出对联的含义吗?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 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
清代,以诗、字、画著称的郑板桥,早年活动在扬州。他虽说家中并不富裕,却常常拿卖画得来的钱周济那些贫寒的百姓。 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去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郑板桥皱眉一想, 急忙返回家去,从家里拿着东西,进了贴对联的这家。这家主人一看,郑板桥送来的东西,正是自己需要的,非常感激,并问道:“您怎么知道……”郑板桥说: “我一看门上的对联心里就明白了。” 聪明的朋友,你知道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美丽的杭州西湖旁,有一座岳王庙,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就埋在这儿。岳飞墓前,有四个用铁铸成的人像,跪在地上。这四个铁像是四个坏蛋,
他们是害死岳飞的奸臣秦桧[huì]和他的恶老婆王氏,另外两个是秦桧的走 狗万俟?[mòqíxiè]和张浚墓前有这么一副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这副对联是清朝的一个姓徐的女子写的,看到这副对联的人,都夸徐姑娘写得好。对联好就好在,写出了人们对英雄的爱和对奸贼的恨。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
聪明的朋友们,发现哪出错了吗?
郑板桥写对联
清朝的郑板桥能诗善画,非常出名。他在当县官那阵,常到一家小酒馆喝酒。后来这事传开了,很多人都想尝一尝郑板桥喜欢喝的酒,这样一来,小酒馆的生意变得越来越红火。
可是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掌柜财迷心窍,做梦都梦着钱。
为了挣这个钱,他盛酒的壶是越来越小,酒里掺的水是越来越多。
转眼就快到春节了,掌柜的心里打着算盘,想清郑板桥来为他写一副对联。郑板桥一到他店里,他就点头哈腰地迎了上去。郑板桥最是讨厌这种势利小人,不免多喝了几壶酒解闷。
这时掌柜的凑到桌子前,说:“听说太爷的书法天下无双,小的想请太爷写一副对联,正好让大家见识见识,不知道可不可以?”
郑板桥听后二话不说,趁着酒兴,“刷刷刷”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乐陵枣
下联:莱阳梨
横批:年复一年
写完,他就把笔一扔,头也不回的走了。
你们知道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吗?
“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
奇奇永远也忘不了小茗离她而去之前的那最后的一天。
那天,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小茗家的后花园里,奇奇和小茗徜徉在清香淡雅的百合花海中,尽情享受春日的明媚。
小茗一身白色衣裙,宛如雪莲一般清新脱俗。几口清凉的新鲜空气入肺,两人都是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小茗提议道:“我们来玩一下对对联吧!我刚刚想到一个上联!”
奇奇放下相机,笑道:“好的呀,恭候茗大才女的上联~”
小茗以茶代酒,斟满一杯清茶,伸出尖尖玉指,蘸着杯中之茶,在地面上点了三下,说出了上联:“氷凉酒,一点、两点、三点”。(注:“氷”字是“冰”字的异体字)
奇奇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却始终对不出下联。
小茗见状,嫣然一笑:“不必着急,现在对不出来,那就等下次见面再说吧!”
谁能料,奇奇和小茗此番一别,竟是天人永诀。
第二年的清明时节,奇奇站在小茗的坟前,泪如雨下。
潇潇细雨,残花凋零,朦胧间,一张纸片从空中缓缓飘落,落在奇奇的掌心上。
奇奇拿起纸条一看,上面是熟悉的字迹,写着她几乎快遗忘了的一行字:
“氷凉酒,一点、两点、三点”
原来如此。
原来当年的那副上联里的“冰”,是写作“氷”的。
奇奇终于明白,小茗的上联究竟门道何在了。
原来,氷、凉、酒这三个字的部首,分别是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一点、两点、三点”正是这个意思。
那么,下联该如何对呢?
奇奇叹了一口气,环顾四周。天上,片片乌云布满天空;地上,林木花卉朦朦胧胧。墓园的空气新鲜而清凉,竟觉不出一丝死亡的气息。
一股浓郁的花香,忽然钻入奇奇的鼻腔。
奇奇猛然大悟,急忙在纸片上挥笔写出下联:“(),百头、千头、万头”
写罢,奇奇在小茗坟前焚化了纸片:“希望这个答案,能让你满意……”
———————————————————
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有一年新年,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爱他的字的人偷偷揭走了。临除夕,不得不又写了一副。他怕再被人揭去,就上下剪开,各先贴上一半。上联是“福无双至”,下联是“祸不单行”。这样,果然奏效,人们见他写的不是吉庆红火的内容,也就不再揭了。到了新年黎明之际,王羲之才各贴了下一半,对联就成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路人闻之,皆击掌叹绝。
(答对联中问号处,一问一字)
春联从写在桃符上演变为写在大红纸上,正式定名为春联,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的头。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年除夕,忽然传旨各地:凡公卿世家,门前需加春联一副,朕亲自出观。
第二天朱元璋微服出宫,边行边观赏各家的春联。忽然发现一家门上未贴春联,就打听原委,当他知道这是一家阉猪为业的人家,自以为业贱难写,朱元璋就亲自提笔给主人写了一幅对联:
双手劈开_____,
一刀割断_____。
对联虽没提阉猪之事,但“阉”字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众人齐口称赞。
填上哪六个字,能使对联即完整又贴切呢?
到了第三年的年关,王财主把田秀才找来说:“姓田的,你的欠账连本带利已经翻了两番,这会儿总该还清了吧?”
田秀才知道,王财主又在敲诈自己,但气只能往肚里咽,便略显卑微地说:“老爷,要不我先还一部分,余下的请你再宽限几天。”
“宽限宽限,你什么年月才能还清呢?今年你非得连本带利一笔还清不可。”王财主居高临下,骄横地刁难。
田秀才心知肚明,这王财主是想借此继续让他写对联。良久,王财主突然呵呵奸笑起来,说:“咱们乡里乡亲的,宽限几天是可以,但利息得再提高点,一个月后,连本带利翻三番吧,而且,你得每年年关为我出一副上等的对联。”
田秀才气得在心里怒骂:“一个月后连本带利翻三番,真是毒如蛇蝎啊!”但田秀才无奈,只得应允,并再次为王财主出一副对联。田秀才想,王财主负有命案,依照罪行早该杀头,但因为他有钱有势才活到了现在,今天,我非得把他绳之于法不可,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田秀才想到这里,不禁怒发冲冠,即刻写下一联:
君是大者君,
兵是贝文兵。
王财主一愣,不解此联寓意,又请田秀才解读。田秀才说:“君是大者君,大者,高贵无上之君也;兵是贝文兵,贝文,精贵文明之师也。”
王财主正想拍朝廷和官兵马屁,这会儿倒好,田秀才帮自己实现了这一愿望,于是甚是高兴,便又将对联抄录一遍贴于门上。
数日后,朝中官兵再次经过此地,刘军师一眼便看到了王财主家门上的对联。看毕,刘军师勃然大怒,吼道:“反了反了,快将这家逆贼抓起来,把门上的对联揭下来一并带回审讯。”于是,王财主被五花大绑,随同门上揭下的对联一同押往官府。
请问,对联中隐藏的哪两个字使刘军师发怒呢?
相传清代诗人陶澍9岁的时候,村里一所新建的油坊(榨油的作坊)开业,油坊老板特地邀请了附近村中的一些文士来写对联,却没有一副能让老板满意。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稚声嫩气的声音传来:“让我也来献上一副!”
只见小陶澍不慌不忙来到案前,提笔蘸墨,一挥而就。
陶澍的对联是这样的: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月,()
油坊老板很满意地对陶澍的父亲说:“令郎作的这副对联,形象贴切,气势宏伟,真是再好不过了!”
猜猜看,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爱写对子,他不但自己写,还让家家户户都写。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下令让南京城的居民,不管是当官儿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家家门口都得贴上一副对联。
第二天,朱元璋还悄悄化了装,走大街串小巷,挨门挨户地看。写得好的,他就笑着点点头;写得赖的,他就撇撇嘴。有人说,我们国家过年时家 家户户喜欢贴春联,就是朱元璋那会儿兴起来的。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不 过,朱元璋是大力提倡写对联的。他凭着皇帝的身分大力提倡,而且自己还带头写,这对推广、普及对联,确实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亲手写了不少对联,送给大臣们。他送给徐达的一副对联,就挺有名。这副对联写的是: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世无双。
徐达从二十来岁开始,就帮着朱元璋打天下,后来当了三军统帅,打过大小胜仗上百次。末了,他 率领大军,攻下了元朝的国都大都,灭掉了元朝。徐达当过征虏大将军、右 丞相、魏国公。朱元璋夸他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在这副对联里,明太祖称赞徐达的功劳最大,从古到今都算上,他数第一!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年冬天,著名文人李调元从新疆冒雪回北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脚时,发现店中墙上悬挂一副对联,只见上联写着:“黄犬过霜桥,点点梅花落地”。再看下联,却空无一字。
店主告诉李调元,几个月前有一书生早起,来店饮酒,见店外桥上有一黄狗行走,随口吟出了上联。但他费尽心机,再也吟不出下联来,故书写后挂在这里,期待后面来的人能对出下联。李调元往四周看了看,很快对出了下联。
猜猜李调元对的下联是什么?
康熙己卯科顺天乡试案对联
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科正主考为翰林院修撰李蟠,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夺魁时年方三十岁;副主考为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他是李蟠同榜的探花,中鼎甲时已年逾古稀。由于该科取中举人内有不少朝官子弟,因而激起落第者的愤怒。发榜之后,先是有人写揭贴加以抨击:“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灭绝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简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镪薰心,炎威炫目。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部院数十人悉居高第……”接着有好事者撰对联进行揭露,联云:
老姜全无辣味
()()()()()()
明代唐寅,随性不羁,以对子交友,乐善好施。
某日午后,唐寅见一裸男跳入池塘摸藕,觉得此君潇洒,颇有自己年轻时的风范,便欲上前结识一番。对方是个小孩,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唐寅做读书人打扮,提出和他对句。
小孩出: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唐寅对: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唐寅出:雀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小孩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寅奇到:你小子有两把刷子啊,年纪轻轻,怎么 不去学堂读书?
但见小孩神色黯然,唐寅心思电转,立刻明白小孩是因家贫,遂拿出银子,赠与小孩以做求学之资。
那么,小孩对的对子是什么呢?
苏小妹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人,许多无法确定真实性的故事都与她有关。这个母女巧联诉衷情的故事就又安在了她的名下。
传说苏小妹的女儿是个很有志气的女子,她在婚姻问题上很有主见。不论是父亲的包办、母亲的“参谋”,还是媒婆的牵线搭挢都没有起作用,最终她自作主张嫁给了一个家境不好却十分有才的穷秀才。
女儿出嫁后,苏小妹很不放心,担心闺女在夫家遭罪。有一天,风雨交加,苏小妹想起女儿,担心他们住的那两间房子是否会漏雨,就带上丫环,撑上雨伞,冒着风雨到女儿家去了。一进女儿家的小院,她便听到女儿与丈夫的念书声。苏小妹进屋之前,有心打量了一下两间顶上半瓦半草的房子,那窗子已经年久失修朽坏了,窗台上一盆挨一盆地摆满了海棠花,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大半个窗户。苏小妹走进窗台,室内的读书声就骤然停止了,只见女儿欢笑着冲出屋来,搀着母亲进了屋。苏小妹坐定后,环顾四周,只见室内摆设虽然简陋却井井有条,她指着摆满窗台的海棠问女儿:
半窗红花为防风雨?
女儿刚要点头说“是”,转念一想,“母亲这不是出了半副对联叫我对吗?”于是马上改了口,说:
一阵乳香便知母来。
苏小妹知道女儿明白了自己的用意,她有意在上联中用了“红花”、“防风”两个中药名,女儿不但巧妙地用“乳香”、“知母”两味中药相对,而且顺带说明了刚才读书骤停的原因,由此看来女儿出嫁后才学确是长进了不少。
片刻后,女儿端上茶来,一边请母亲饮用,一边问母亲冒雨而来的原因。苏小妹说:“倒没有什么急事,就是为了跟你对对子来的。”说完,她又出了一个上联:
高阳台上酷相思,为娘心念天仙子;
女儿听出母亲是因为放心不下自己才来的,并在上联中串用了“高阳台”、“酷相思”、“天仙子”三个词牌,对起来有些困难,就故意在母亲怀中撒了一会儿娇,拖延了一段时间后,下联也想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儿在下联中也用到三个词牌名。苏小妹见女儿虽然生活清苦,但夫妻相亲相爱,志同道合,就给女儿留下一些钱,放心地离去了。
以下哪句适合填在横线上呢?
要说古人有学问,那是真有学问,骂人都离不开学问。他们骂人的时候,甚至让你都觉得“骂”已是次要的了,炫耀知识才是根本。大概是他们学问太大了,憋得难受,非得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才痛快。清末曾当过东北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御下甚严,有人以他的名字为引子,写了副对联,曰:“尔小生,生来刻薄;巽下断,断绝子孙”。赵尔巽见了,倒没怎么生气,反觉腹内技痒,思索片刻,改了几个字,于是一副“骂联”瞬间成了表扬稿,他是这么改的:“尔小生,生来秉性;巽下断,断不容情”。改完大笑,觉得很得意。
无独有偶,张之洞的铁杆幕僚梁鼎芬也曾因得罪同僚被人涮了一把。人家是这样涮的——上联:“一目当空,开口便成两片”;下联:“念头中断,此身应受八刀”,横批:“梁上君子”,把“梁鼎芬”三个字有机地结合进联内,但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骂得确有些恶毒。梁鼎芬也不示弱,他侦知是______在从中捣鬼,于是以牙还牙,挥笔写道:“有心终是恶;无口岂能吞”,横批:“伊内偷人”。也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那么请问,空处应该填的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