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有一年冬天,著名文人李調元從新疆冒雪回北京。途中在一家酒店歇腳時,發現店中牆上懸挂一副對聯,只見上聯寫著:「黃犬過霜橋,點點梅花落地」。再看下聯,卻空無一字。
店主告訴李調元,幾個月前有一書生早起,來店飲酒,見店外橋上有一黃狗行走,隨口吟出了上聯。但他費盡心機,再也吟不出下聯來,故書寫后掛在這裡,期待後面來的人能對出下聯。李調元往四周看了看,很快對出了下聯。
猜猜李調元對的下聯是什麼?
實驗前,研究者使用多通道電刺激儀向參與者的左手腕施加電脈衝,參與者對電刺激的強度進行1到10級評分。參與者報告,感受到的電刺激強度為7級時非常惱人但可以忍受。實驗採用此強度作為誘發恐懼感受的刺激。
參與者們隨機分為兩組(自憫寫作組與對照組),對照組則以真實和不帶感情的方式描述昨天、今天、明天的日常活動。自憫寫作組則根據提示寫下相應反應,例如:詳細描述過去生活中的一件讓你感到糟糕的事,描述他們對所述事件的感受,羅列出其他人可能經歷類似負性事件的形式,表達對自己的理解和關愛。
請問哪一組對恐懼的感受性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