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妙对】
传说乡下有个穷书生,年纪不小了,也没钱娶妻,人们叫这种人是“光棍”。这位书生,非常仗义,好打抱不平。凡有乡亲们受欺侮的,找上门来,他便代写状子到衙门里申诉,常常打赢官司,乡里人都很感激他。可那些为非作歹的恶人恨死他了,设计诬告他,书生被拘到官府。升堂审问,县官看他是个书生,且早有耳闻,便问道:“你既是书生,可会作对子?”
书生道:“我作对子不过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县官听他口气,竟未将本官放在眼里,便喝道:“这里有一上联,对上便罢,否则严办,拿你是问。”接着,出了上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
书生随口答对:
()()()(),这条()()()()!
说完,掉头大步而出,县官及满堂衙役只好由他走了。
南宋末年出了个大奸臣,叫贾似道。贾似道年轻的时候,是个好吃懒做、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因为他姐姐当了宋理宗的贵妃,贾似道这个无赖,才步 步高升,官儿越做越大,末了竟当上了宰相。
宋理宗死了以后,太子赵■[qí]当了皇帝,就是宋度宗。赵?能当上皇 帝,贾似道出了不少力,度宗当然感激他,对他一再重用。贾似道呐,也挺能拍宋度宗的马屁,讨他的欢喜。
有一年,宋度宗要过生日了,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九。赵■的母亲谢太后的生日是四月初八,娘儿俩的生日就差一天,紧挨着。贾似道打算借这个机 会好好拍拍皇上和太后,他就叫手下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编了一副寿联 献了上去。寿联写的是: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亦万寿无疆;()()()(),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当时这些人都挺信佛教,认为佛爷是至高无上、长生不死的。贾似道很能揣摩[chuǎimo]宋度宗母子的心理,他献的寿联果然把他们娘儿俩捧得心 花怒放,乐不可支。这么一来,宋度宗和谢太后对这个奸臣就更信任了。
相传纪昀(纪晓岚)为人爽朗,且有笑癖,每逢高兴之际,即开怀大笑,难以抑止。有一年纪昀主持春闱,取为头名的叫刘玉树。
发榜后,刘玉树到纪府谒师,行门生之礼。闲谈时纪昀问刘玉树的居处,刘玉树回答说暂住芙蓉庵,纪昀听后略一沉吟,随即大笑不已。刘玉树心里一怔,问道:“恩师,难道学生做错了什么事吗?”纪昀摇手续笑道:“非也,非也。老夫略有所思而已。”言罢,边大笑边转入后堂,笑声连绵不止,许久还没出来。
刘玉树心中纳闷,惟恐何处不慎得罪了恩师。事后辗转向纪府人才打听出原委。原来,当日纪昀听到刘玉树居住芙蓉庵的话后,就想起了半副上联
“潘金莲大闹葡萄架”
无意间续出下联
“刘玉树()()()()()”
一时高兴忍俊不禁,笑癖发作,又不便说出,因而转入后堂。刘玉树本为此事惴惴不安,得闻悉上事,也不禁暗笑不已。方始放下心来。
康熙己卯科顺天乡试案对联
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科正主考为翰林院修撰李蟠,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夺魁时年方三十岁;副主考为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他是李蟠同榜的探花,中鼎甲时已年逾古稀。由于该科取中举人内有不少朝官子弟,因而激起落第者的愤怒。发榜之后,先是有人写揭贴加以抨击:“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灭绝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简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镪薰心,炎威炫目。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部院数十人悉居高第……”接着有好事者撰对联进行揭露,联云:
老姜全无辣味
()()()()()()
有一次,唐伯虎外出闲游,到了石湖边上一个美若仙境的乡村,看见一个中年妇人一面打扫乱柴,一面大叫她的小叔子,说:“快来帮我捆柴,我好搬回家去。”小叔子听到立即帮嫂子把柴捆了。唐伯虎见这情景,于是得一上联:
嫂扫乱柴呼叔束
这上联很奇特,“嫂”与“扫”,“叔”和“束”都是音同而义不同。唐伯虎一时也想不出下联来,只好边走路边思索。
不知不觉间来到另一个村子,他见一个妇女挑着一担水,由于扁担没有扎严实,水桶咕咚掉地上了,摔散了。妇女忙叫她的小姑拿去箍紧,小姑笑着说:“不要慌,我来把它箍紧!”
唐伯虎见了此种情状,立即来了灵感,于是对出了下联:
()()破桶令()()
唐伯虎就是这样善于用不同寻常的对联来描述有趣的日常生活。
民间早就流传着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讲的是: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苏小妹跟年轻才子秦少游很要好,后来俩人相爱成亲了。
新婚之夜,苏小妹却紧闭洞房大门,不让新郎进屋。她出了三个题目让丫环交给新郎官,告诉他答对了才许进洞房;要不,就在门外待着!第一道 题是首嵌字诗,秦少游一眼就看出来了。第二道题是个人名谜语,秦少游没 费什么事,也很快猜出来了。第三道题是个对子上联,写的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拿到手里就乐了,心想:“我五岁就会对句,这有什么?一会儿我就能见到新娘子了!”可一细看,并不简单。要是对得太平常了,会让新 娘看不起,显不出自己的本事。得对个绝的!可他想了好半天,还真给憋住 了。秦少游急出了一身汗,在洞房门外直转悠。
这时候,惊动了一个人。谁呀?就是苏小妹的哥哥苏东坡。苏东坡估计妹妹可能会难为新妹夫,就没睡觉,偷偷躲在远处,看这小两口斗智。这会 儿看秦少游嘴里不停地念叨着“闭门推出窗前月”,还做着用手推窗户抬头 看月亮的动作。那副抓耳挠腮的着急样子,瞧着真好笑。他想,我得帮他一把。
正好院里有一口养金鱼的大水缸,苏东坡一看有了主意。他随手捡起了一块石子,扔进了缸里。缸里的清水一下溅到了秦少游的脸上,他不由得望缸里一看,只见水里的天光月影随波摇动。秦少游一下恍然大悟,马上大声 对了个下句:
()()冲开()()()。
这时,只听“呀”的一声,房门大开,丫环提着红灯,迎接新郎来了。秦少游昂首挺胸,迈着方步,喜滋滋地走进了洞房。
春联从写在桃符上演变为写在大红纸上,正式定名为春联,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的头。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年除夕,忽然传旨各地:凡公卿世家,门前需加春联一副,朕亲自出观。
第二天朱元璋微服出宫,边行边观赏各家的春联。忽然发现一家门上未贴春联,就打听原委,当他知道这是一家阉猪为业的人家,自以为业贱难写,朱元璋就亲自提笔给主人写了一幅对联:
双手劈开_____,
一刀割断_____。
对联虽没提阉猪之事,但“阉”字的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众人齐口称赞。
填上哪六个字,能使对联即完整又贴切呢?
北宋有个诗人叫王琪[qí],他年轻时候挺傲气。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老觉着自个儿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个花园去玩,看见一片竹林子,竹子绿绿的,长得真好看。王琪看了,马上想了个联句。提笔写了出来:
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
王琪把耷拉下来的竹叶子比作宝剑,直直的竹竿比作长枪,比方得还算形象。他拿这副联句让朋友们看,大家伙儿全夸他写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对联贴在了屋里墙上。他还吹出这样的大话:“谁要是能改一个字,我白送 他十两金子!”多狂啊。
过了些天,大学士苏东坡上他这儿来串门,看见了对联,可没言声。王琪装模作样地对苏学士说:“我写的这两句,请学士指教。”
苏东坡微微一笑,对王琪说:“联句比方得还不错,可惜.....
聪明的朋友们,发现哪出错了吗?
乾隆年间,经学大师戴震中举之后,宦途坎坷,几次会试均名落孙山,心中甚感苦恼。纪晓岚听说后,甚是同情,有心帮扶老朋友一把。他亲自去戴家聘其为自己的家庭教师。戴震大受感动,欣然前往。在纪家,二人朝夕相处,谈古论今,切磋书艺,吟诗联句,思想上、学艺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光阴荏苒,春去夏来,炎炎闷热之时,纪晓岚亲自给戴震送来了两个圆硕的大西瓜。二人吃瓜消暑,对句为戏。纪晓岚把手中的瓜籽顺手往桌上一放,吟出上句:
“吃西瓜,籽往东放。”
吃瓜前戴震正在读《左氏春秋》,吃瓜时他便把书放在案头,听纪晓岚说完上句,他指着桌案上的书应声吟道: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