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妙對】
傳說鄉下有個窮書生,年紀不小了,也沒錢娶妻,人們叫這種人是「光棍」。這位書生,非常仗義,好打抱不平。凡有鄉親們受欺侮的,找上門來,他便代寫狀子到衙門裡申訴,常常打贏官司,鄉里人都很感激他。可那些為非作歹的惡人恨死他了,設計誣告他,書生被拘到官府。升堂審問,縣官看他是個書生,且早有耳聞,便問道:「你既是書生,可會作對子?」
書生道:「我作對子不過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縣官聽他口氣,竟未將本官放在眼裡,便喝道:「這裡有一上聯,對上便罷,否則嚴辦,拿你是問。」接著,出了上聯:
雲鎖高山,哪個尖峰得出?
書生隨口答對:
()()()(),這條()()()()!
說完,掉頭大步而出,縣官及滿堂衙役只好由他走了。
南宋末年出了個大奸臣,叫賈似道。賈似道年輕的時候,是個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二流子。因為他姐姐當了宋理宗的貴妃,賈似道這個無賴,才步 步高升,官兒越做越大,末了竟當上了宰相。
宋理宗死了以後,太子趙■[qí]當了皇帝,就是宋度宗。趙?能當上皇 帝,賈似道出了不少力,度宗當然感激他,對他一再重用。賈似道吶,也挺能拍宋度宗的馬屁,討他的歡喜。
有一年,宋度宗要過生日了,他的生日是四月初九。趙■的母親謝太后的生日是四月初八,娘兒倆的生日就差一天,緊挨著。賈似道打算借這個機 會好好拍拍皇上和太后,他就叫手下人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編了一副壽聯 獻了上去。壽聯寫的是:
聖母神子,萬壽無疆,亦萬壽無疆;()()()(),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當時這些人都挺信佛教,認為佛爺是至高無上、長生不死的。賈似道很能揣摩[chuǎimo]宋度宗母子的心理,他獻的壽聯果然把他們娘兒倆捧得心 花怒放,樂不可支。這麼一來,宋度宗和謝太后對這個奸臣就更信任了。
相傳紀昀(紀曉嵐)為人爽朗,且有笑癖,每逢高興之際,即開懷大笑,難以抑止。有一年紀昀主持春闈,取為頭名的叫劉玉樹。
發榜后,劉玉樹到紀府謁師,行門生之禮。閑談時紀昀問劉玉樹的居處,劉玉樹回答說暫住芙蓉庵,紀昀聽后略一沉吟,隨即大笑不已。劉玉樹心裡一怔,問道:「恩師,難道學生做錯了什麼事嗎?」紀昀搖手續笑道:「非也,非也。老夫略有所思而已。」言罷,邊大笑邊轉入後堂,笑聲連綿不止,許久還沒出來。
劉玉樹心中納悶,惟恐何處不慎得罪了恩師。事後輾轉向紀府人才打聽出原委。原來,當日紀昀聽到劉玉樹居住芙蓉庵的話后,就想起了半副上聯
「潘金蓮大鬧葡萄架」
無意間續出下聯
「劉玉樹()()()()()」
一時高興忍俊不禁,笑癖發作,又不便說出,因而轉入後堂。劉玉樹本為此事惴惴不安,得聞悉上事,也不禁暗笑不已。方始放下心來。
康熙己卯科順天鄉試案對聯
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科正主考為翰林院修撰李蟠,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狀元,奪魁時年方三十歲;副主考為翰林院編修姜宸英,他是李蟠同榜的探花,中鼎甲時已年逾古稀。由於該科取中舉人內有不少朝官子弟,因而激起落第者的憤怒。發榜之後,先是有人寫揭貼加以抨擊:「順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滅絕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簡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鏹薰心,炎威炫目。中堂四五家盡列前茅,部院數十人悉居高第……」接著有好事者撰對聯進行揭露,聯云:
老薑全無辣味
()()()()()()
有一次,唐伯虎外出閒遊,到了石湖邊上一個美若仙境的鄉村,看見一個中年婦人一面打掃亂柴,一面大叫她的小叔子,說:「快來幫我捆柴,我好搬回家去。」小叔子聽到立即幫嫂子把柴捆了。唐伯虎見這情景,於是得一上聯:
嫂掃亂柴呼叔束
這上聯很奇特,「嫂」與「掃」,「叔」和「束」都是音同而義不同。唐伯虎一時也想不出下聯來,只好邊走路邊思索。
不知不覺間來到另一個村子,他見一個婦女挑著一擔水,由於扁擔沒有扎嚴實,水桶咕咚掉地上了,摔散了。婦女忙叫她的小姑拿去箍緊,小姑笑著說:「不要慌,我來把它箍緊!」
唐伯虎見了此種情狀,立即來了靈感,於是對出了下聯:
()()破桶令()()
唐伯虎就是這樣善於用不同尋常的對聯來描述有趣的日常生活。
民間早就流傳著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講的是:蘇東坡有個妹妹叫蘇小妹。蘇小妹跟年輕才子秦少游很要好,後來倆人相愛成親了。
新婚之夜,蘇小妹卻緊閉洞房大門,不讓新郎進屋。她出了三個題目讓丫環交給新郎官,告訴他答對了才許進洞房;要不,就在門外待著!第一道 題是首嵌字詩,秦少游一眼就看出來了。第二道題是個人名謎語,秦少游沒 費什麼事,也很快猜出來了。第三道題是個對子上聯,寫的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秦少游拿到手裡就樂了,心想:「我五歲就會對句,這有什麼?一會兒我就能見到新娘子了!」可一細看,並不簡單。要是對得太平常了,會讓新 娘看不起,顯不出自己的本事。得對個絕的!可他想了好半天,還真給憋住 了。秦少游急出了一身汗,在洞房門外直轉悠。
這時候,驚動了一個人。誰呀?就是蘇小妹的哥哥蘇東坡。蘇東坡估計妹妹可能會難為新妹夫,就沒睡覺,偷偷躲在遠處,看這小兩口鬥智。這會 兒看秦少游嘴裡不停地念叨著「閉門推出窗前月」,還做著用手推窗戶抬頭 看月亮的動作。那副抓耳撓腮的著急樣子,瞧著真好笑。他想,我得幫他一把。
正好院里有一口養金魚的大水缸,蘇東坡一看有了主意。他隨手撿起了一塊石子,扔進了缸里。缸里的清水一下濺到了秦少游的臉上,他不由得望缸里一看,只見水裡的天光月影隨波搖動。秦少游一下恍然大悟,馬上大聲 對了個下句:
()()沖開()()()。
這時,只聽「呀」的一聲,房門大開,丫環提著紅燈,迎接新郎來了。秦少游昂首挺胸,邁著方步,喜滋滋地走進了洞房。
春聯從寫在桃符上演變為寫在大紅紙上,正式定名為春聯,是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的頭。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年除夕,忽然傳旨各地:凡公卿世家,門前需加春聯一副,朕親自出觀。
第二天朱元璋微服出宮,邊行邊觀賞各家的春聯。忽然發現一家門上未貼春聯,就打聽原委,當他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為業的人家,自以為業賤難寫,朱元璋就親自提筆給主人寫了一幅對聯:
雙手劈開_____,
一刀割斷_____。
對聯雖沒提閹豬之事,但「閹」字的意思都包含在裡面了,眾人齊口稱讚。
填上哪六個字,能使對聯即完整又貼切呢?
北宋有個詩人叫王琪[qí],他年輕時候挺傲氣。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老覺著自個兒能耐大。
有一天,他到一個花園去玩,看見一片竹林子,竹子綠綠的,長得真好看。王琪看了,馬上想了個聯句。提筆寫了出來:
葉垂千口劍;干聳萬條槍。
王琪把耷拉下來的竹葉子比作寶劍,直直的竹竿比作長槍,比方得還算形象。他拿這副聯句讓朋友們看,大傢伙兒全誇他寫得好。王琪美滋滋地把 對聯貼在了屋裡牆上。他還吹出這樣的大話:「誰要是能改一個字,我白送 他十兩金子!」多狂啊。
過了些天,大學士蘇東坡上他這兒來串門,看見了對聯,可沒言聲。王琪裝模作樣地對蘇學士說:「我寫的這兩句,請學士指教。」
蘇東坡微微一笑,對王琪說:「聯句比方得還不錯,可惜.....
聰明的朋友們,發現哪出錯了嗎?
乾隆年間,經學大師戴震中舉之後,宦途坎坷,幾次會試均名落孫山,心中甚感苦惱。紀曉嵐聽說后,甚是同情,有心幫扶老朋友一把。他親自去戴家聘其為自己的家庭教師。戴震大受感動,欣然前往。在紀家,二人朝夕相處,談古論今,切磋書藝,吟詩聯句,思想上、學藝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光陰荏苒,春去夏來,炎炎悶熱之時,紀曉嵐親自給戴震送來了兩個圓碩的大西瓜。二人吃瓜消暑,對句為戲。紀曉嵐把手中的瓜籽順手往桌上一放,吟出上句:
「吃西瓜,籽往東放。」
吃瓜前戴震正在讀《左氏春秋》,吃瓜時他便把書放在案頭,聽紀曉嵐說完上句,他指著桌案上的書應聲吟道:
「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