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燃料公司與某物業公司簽訂煤氣表購銷合同,燃料公司向物業公司提供煤氣表1000個,合同簽訂后當即履行。由於合同沒有約定煤氣表的等級,燃料公司工作人員提供的煤氣表的等級比約定的等級高,公司損失近2萬元。燃料公司1個月後發現了這一情況,要求物業公司補交2萬元貨款,物業公司以合同已經合理履行為由拒絕追加。雙方爭執不下,燃料公司發現物業公司還未安裝這批煤氣表,於是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與物業公司的合同。
請問,該合同能撤銷嗎?
北京某電子科技公司與武漢某電器廠簽訂了一份購銷合同,合同約定電子科技公司銷售給電器廠一批電腦晶元,金額共計20萬元,合同還約定合同雙方應到北京市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電器廠事後所購電腦晶元已經是市場的換代品,遠不值20萬元。電器廠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購銷合同,但是電子科技公司稱,應按合同向北京市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電器廠負責人稱:「合同撤銷了,其中的仲裁條款當然也無效。」該負責人的說法正確嗎?
某外貿公司與某貿易公司簽訂了一份秘密從境外買賣免稅香煙並運至國內銷售的合同。合同約定,外貿公司按期將香煙運至境內,貿易公司負責在國內銷售,貿易公司按批次交付貨款。外貿公司運回第一批香煙,但是貿易公司提走貨物后,以目前賬上無錢為由,要求暫緩支付貨款,外貿公司同意。3個月後,貿易公司仍未支付貨款。外貿公司要求貿易公司支付,貿易公司稱他們之間的合同是無效合同,他們拒絕支付貨款。這份合同真的無效嗎?
某商場與某商貿公司簽訂了一份經營承包合同,合同約定商貿公司承包該商場,承包期2年,承包期間商貿公司每月繳納承包費5000元,此後每日繳納4000元。商場承包后再進行拍賣,第三人某科技公司以160萬元的價格買下該商場,並簽訂了產權轉讓合同書。科技公司與商貿公司因提高租金問題發生爭執,雙方訴至法院。法院認為商場為逃稅,與商貿公司惡意串通將房屋租賃合同轉變成承包經營合同,合同無效,補繳所逃稅金。
請問商場應該補繳稅金嗎?
某商貿公司因為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決定向某諮詢公司借款50萬元,雙方簽訂《借款合同》,約定由諮詢公司支付100萬元給商貿公司,商貿公司2個月後歸還借款,並附加銀行同期利息。合同生效后,諮詢公司交付了支票,但是2個月後商貿公司一直以種種借口未按合同約定歸還借款及利息。諮詢公司也面臨資金問題,與商貿公司協商,但沒有結果,於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商貿公司返還其借款50萬元,並支付銀行同期利息。是借款合同被人民法院確認為無效合同,商貿公司依無效合同佔用諮詢公司大量資金,怎麼辦?
某商場經營不善,商場負責人馮某希望通過擴大規模來吸引客源,他主張向某商業銀行借款30萬元。該商業銀行負責人董某長年與該商場合作,和馮某的關係不一般。董某提出該商場的經營狀況眾所周知,借款應當有其他企業擔保,否則不能發放貸款。馮某與董某共同擬定一個貸款20萬元的合同,又某電器廠做保證人。電器廠負責人看到貸款額不大,並且平時與馮某有一定交情,於是就同意了。電器廠負責人不知馮某與董某之間另有隱情,其擔保合同有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