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賭場有一種自動賭博機,玩家投錢進去后,輸贏幾率各一半,輸了錢被吞掉,贏了則雙倍吐出。
某遊客無意中發現其中一台機器好像壞了,每次投一塊錢,試了幾次都是要麼吞掉要麼變成3塊,也就是說,這天機器從雙倍吐錢變成了三倍吐錢!
大喜之下,遊客決定趁機狠賺一筆。每把投多少呢?他想了想,每把投的越多賺的越快,但全投肯定不行,一輸就完蛋了。最後他決定每局投入全部資金的一半,就這樣一直玩到賭場關門。
請問從概率上講,此遊客最後更可能賺了還是虧了?
某不鏽鋼加工廠專業加工移動廁所,一般都是通過電話、傳真等方式和客戶聯繫。一次,公司業務經理在網上結識一客戶,客戶要求定做一批戶外移動廁所,對方把產品的要求、樣式等資料用傳真傳送給加工廠,加工廠溝通完也傳真給對方進行確認。對方事先付了2000元作為預付款,要求在15天之內交貨。加工廠組織員工緊急加工,按對方要求完成定做,並在15天之內發貨。對方收到貨后堅稱材料不合格,不付款並退回貨物。雙方沒有正式的交易合同,傳真也算合同嗎?
某科技公司給當年優秀業務員一個特別的獎勵,那就是海南4日游。科技公司與某旅行社簽訂履行合同,合同約定科技公司業務員10名參加該旅行社組織的海南4日游,費用為每人4000元。旅行時,業務員張某在海邊摔成重傷,科技公司為其花費醫療費共計2萬元。科技公司要求旅行社承擔張某的醫療費,旅行社指出旅行合同中已經約定旅行期間遊客對自己的人身安全負責,如有傷害,旅行社概不負責。科技公司指出該條款無效,要求旅行社承擔責任,該合同有效嗎?該條款有效嗎?
蔣某剛剛應聘到某商貿公司當採購員,代表公司到湖南竹林密集的地方採購竹籤。他與某竹藝公司簽訂了竹籤購銷合同,約定竹藝公司供應竹籤500捆。十天後商貿公司收到竹籤,蔣某發現竹藝公司的竹籤是每捆100根,與他自己在南方其他省份見到的每捆200根完全不一樣。竹藝公司稱當地竹籤都是每捆100根,從來沒有變過,他們以為蔣某了解這一情況所以沒有特別說明。由於蔣某缺乏交易經驗,對每捆竹籤的根數理解有誤,他簽訂的合同有效嗎?
某化工廠經營決策失敗,導致資金周轉不足,董事長陳某想賣掉部分化工產品。某貿易公司得知該消息后,主動與陳某洽談,提出他們的價格低於市場價一成,但要用現金支付,以幫助化工廠度過危機。化工廠經過內部協商,終於簽訂此合同。化工廠由於忙於應付債務而沒有了解市場信息,他們出售的化工產品在南方市場上突然走俏,價格是他們售價的兩倍。1年後,陳某了解到該信息,於是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該合同。
請問,該合同能撤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