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秀才陪妻子回娘家。秀才恃才自傲,裝模作樣的,引起小姨子小鳳姑娘的不滿。小鳳年幼淘氣,腦瓜非常靈活,便想法剎剎姐夫的傲氣:"姐夫,聽說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小妹和你對幾副對聯,還望賜教。"
秀才傲慢至極:"好說,好說。不如我先給你出個上聯:進古泉村喝十口白水。"岳父家在泰山腳下古泉村,秀才因而出此上聯。
小鳳也不客氣,以泰山為應:"登東嶽頂觀七小丘山。"
秀才吃一驚,再指門口的大街:"一條大路通南北。"
小鳳不加思索,隨口應對:"兩旁小店賣東西。"
這下,讓秀才著實吃了一驚。恰巧,老泰山進城賣炭換鹽返回,便出一聯:"炭去鹽白,黑白分明山水貨。"
小鳳毫不造作,笑答:"林茂糧豐,青黃相映春秋圖。"
秀才見難不到妻妹,轉而以聯取笑她:"馬拉車,牛耕田,豬獻肥,雞生蛋,皆有可用,小鳳凰空美外表,徒有虛名。"
小鳳知道姐夫的出言不遜,是在挖苦自己,就針鋒相對:"兵保國,農種糧,工造器,商賺錢,各展所長,酸秀才枉作斯文,實無大用。"
秀才吃了啞巴虧,既不服氣又吟開了:"有口也念和,無口也念禾;去了和邊口,添上斗念科;只要秋登科,常伴女嬌娥。"
請問,小鳳如何回敬這驕傲的姐夫呢?
明朝有個知府叫馮馴,有一天,他在家裡請客。客人裡邊有個10 來歲的孩子 ,跟他父親一塊兒來赴宴,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機靈。有人說,這孩子頂會對對子了。一個客人聽了,就提出讓這孩子對對子,他指著知府馮馴說: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
「馮」是由兩點和「馬」組成 ,就是「馮二馬」 ;「馴」由三個豎(「川」字)和「 馬」組成,就是「馴三馬」 ;「馮馴」合到一塊兒,不就成了「 五馬」了嗎 ?古時候,「五馬」又是知府的別稱 ,「馮馴五馬」就是馮馴知府。這個對聯表面上倒很簡單 ,實際上還真不好應對。許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卻對出下聯,在場的賓客無不驚嘆。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
從前,有戶官宦人家,非常刁惡。過年時,為了炫耀他家的權勢,就在朱漆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父進士子進士父子皆進士」,下聯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這事讓一個窮秀才知道了。一天,他趁夜深人靜,拿筆在上聯同樣的三個字上各描了一筆,在下聯里相同的三個詞上各添了三筆。經過這樣一改,原來對聯的意思就完全顛倒了。 次日清晨,這家官老爺一出門,看見改過的對聯,當時就氣得昏倒在台階上。請你想一想,窮秀才必了哪幾個字?怎樣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