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故事:
古代有個國王 ,酷愛對聯。他整日和朝中官員吟詩作對,而將國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們紛紛進諫 :「為國者要以治國為本。」國王置若罔聞。冬天到了,寒氣襲人,滴水成冰,國王即興出一上聯:
天寒地凍,水無一滴不成冰;
滿朝文武除了「好啊 」、「妙哉」的喝彩聲外,沒有一個能對出下聯來。忽然,一位老臣自稱對出來了,並提筆寫在紙上,遞給國王。國王接過一看,面帶慚色。從此,國王開始臨朝理政了。此聯字句對仗工整 ,且起到了千萬句話所達不到的作用,堪稱佳對。你知道下聯是怎麼對的嗎?
對聯故事:
傳說八國聯軍打進北京那年,京城裡發生一樁驚天動地的對聯事件。日本軍隊里有一個中國通,叫什麼「郎」的。此人極為驕橫。他揚言:中國人武的不行,文的也不行。這天,他在城門上掛起白布條幅,寫著:
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
他還擺出打擂台的架勢,說 :「這是上聯,限三天之內對上,否則,你們中國人每天過城門都要向它鞠躬,直到對上為止。」此人確是「中國通」,運用漢字的技巧也實在不低,其中有拆字、合字、頂真、復辭、比喻和字型變化。而內容更露骨地表現侵略,說八國聯軍是踞於中國之上的大王,隨便哪一個國家(單戈)都能把中國打敗。面對這一挑戰,京城百姓十分氣憤,紛紛找有學問的人試對,要給那個「郎」一點顏色看看。可一連三天,居然無人對上。要說難,也真難對 ,可咱們中國就沒能人了嗎?不識字的 ,抓耳撓腮,恨不能舍了命學會作對聯;文士們,廢寢忘食,恨不能把《康熙字典》一口吞下。第四天,天蒙蒙亮,四面八方的人都朝城門跑去。原來昨天夜裡不知是誰掛上去條幅,作為對答。「好!好 !」城樓下叫好聲、鼓掌聲響成一片,那個什麼「郎」急忙喊著「撤下來 」,夾著兩條聯幅不知跑到什麼地方去了。你知道條幅上的下聯是怎麼對的嗎?
從前有位花花公子名叫金志鵬,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好吃懶做,交上了一班酒肉朋友,整日在外吃喝玩樂,嫖賭逍遙。父親死後,金志鵬仍惡性不改,拿著銀子當水花,很快就把遺產花個一乾二淨,成了個窮少爺。一年除夕,家家煥符,鳴鞭炮,歡慶新年。可窮少爺連年夜米也沒有。於是他自嘲地寫了副對子:「行節儉事,過淡泊年」,貼於門口。是夜,善良的舅父聞知外甥窮困潦倒,便買了2斤肉,背了10斤米過來,見門前春聯,感慨萬端,便語重心長地對外甥說:「你這對聯的頭上,還應各加一個字!」說完令外甥取來紅紙和筆硯,揮毫寫了一副門聯。窮少爺一看,羞愧不已,從此改邪歸正,自力謀生,成了個回頭浪子。試問,那個好心的舅父在對聯頭上各加了一個什麼字?
對聯故事:清朝乾隆 、嘉慶年間 ,遼陽城裡有一位才子,名叫王爾烈,字君武 ,號瑤峰。三十九歲中舉人,1771 年中進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編修,晚年創辦「瀋陽書院」。王爾烈幼年在遼陽城東南的魁星樓私學館就學 。 一年秋天,他跟著老師和同學們到郊外漫遊。當他們漫步郊外,面對黃花盛開的原野,老師見情生景,隨口吟了一句上聯:
野外黃花好似金釘釘地,
要求學生們對出下聯。同學們面面相覷,一時答不上;只有王爾烈思索片刻,回望城中,目視遼陽白塔,當即對出下聯。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
揚州有個陳見山 ,是藥鋪的掌柜 。他作藥材生意發了大財,就想當個官。那時當官要先通過科舉考試,可陳見山除了認識幾個中藥名,詩文一竅不通。怎麼辦呢:他有錢呀!就花錢買了個五品官兒 ,穿上了天青褂 。碰見什麼公開活動的場合,他這位陳掌柜就大搖大擺地穿起官服出頭露面。人們見他來了,都悄悄議論,看不起這個花錢買的官。一次,陳見山又穿官服出席一個酒會,一進門就大模大樣往中間一坐,擺起官架子來。有個書生看這樣子,非常生氣,腦子一轉,想了個主意。他對大家說 :「我有個對子 ,只有上句,請各位對個下句。」說完,念出上聯:
五品天青褂
話音剛落,就有人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接著對出下聯。在座的人 ,聽了都哈哈大笑 。這位陳見山氣得臉唰地白了,一甩袖子離開了酒席。你知道下聯是怎麼對的嗎?
對聯故事:
從前,廣州忠愛路(今中山四路)有座茶樓。店老闆是個很通文墨的前清秀才。為了招徠顧客,他想了兩個主意。一個是給茶樓起個好名字「妙奇香」。一見這名字,人們就會覺得茶香奇妙,口舌生津,便要登樓一飲為快。另一個是在樓上茶座對面,貼一句上聯,徵求顧客續對。上聯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飲杯茶去
上聯掛出以後,文人雅士們爭相來此地飲茶、續對,可是他們挖空心思,也沒有人能對上。茶樓生意挺紅火,就是下聯沒有著落。說話間,兩個月過去了。有個鄉下人,進城來想混口飯吃 。此人原是個教書先生 。這行業,雖是勞心者,也苦不堪言 。他便改行做體力活 ,種瓜點豆,賣點鮮菜,也總是不順心。這天,也走到茶樓這兒解解悶兒。聽人說,有個對子兩個月了都對不上來,他好奇地一看 ,笑道:「我還以為是絕對呢!這有何難。」說罷,坐了下來,也不管店小二和周圍食客的白眼,讓店小二「拿壺酒來」,又要了四個菜,自斟自飲三杯,命小二紙墨侍候。只見他揮筆對出了下聯。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
對聯故事:紀曉嵐是侍讀學士,要陪乾隆皇帝讀書,每天除了給皇帝讀《漢書》以外,別無他事,真覺得無聊。同時,還要處處小心。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一時言語、行動不慎,惹惱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紀曉嵐心中悶悶不樂。乾隆知道他不大安心,也體諒他背井離鄉、深居皇宮的苦衷,加之他才學超群,就不忍責備他。一天,乾隆半開玩笑似地對他說:「紀愛卿這些日子臉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正找不著由頭提探親的事呢,一聽皇上出對子,立刻跪下,虔誠地說 :「皇上說對了。如蒙恩准,回去省親,我乃是……」乾隆一看,人家都謝恩了,便順水推舟地准了紀曉嵐的探親假。你知道紀曉嵐是怎麼對的嗎?
從前,有一秀才陪妻子回娘家。秀才恃才自傲,裝模作樣的,引起小姨子小鳳姑娘的不滿。小鳳年幼淘氣,腦瓜非常靈活,便想法剎剎姐夫的傲氣:"姐夫,聽說你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小妹和你對幾副對聯,還望賜教。"
秀才傲慢至極:"好說,好說。不如我先給你出個上聯:進古泉村喝十口白水。"岳父家在泰山腳下古泉村,秀才因而出此上聯。
小鳳也不客氣,以泰山為應:"登東嶽頂觀七小丘山。"
秀才吃一驚,再指門口的大街:"一條大路通南北。"
小鳳不加思索,隨口應對:"兩旁小店賣東西。"
這下,讓秀才著實吃了一驚。恰巧,老泰山進城賣炭換鹽返回,便出一聯:"炭去鹽白,黑白分明山水貨。"
小鳳毫不造作,笑答:"林茂糧豐,青黃相映春秋圖。"
秀才見難不到妻妹,轉而以聯取笑她:"馬拉車,牛耕田,豬獻肥,雞生蛋,皆有可用,小鳳凰空美外表,徒有虛名。"
小鳳知道姐夫的出言不遜,是在挖苦自己,就針鋒相對:"兵保國,農種糧,工造器,商賺錢,各展所長,酸秀才枉作斯文,實無大用。"
秀才吃了啞巴虧,既不服氣又吟開了:"有口也念和,無口也念禾;去了和邊口,添上斗念科;只要秋登科,常伴女嬌娥。"
請問,小鳳如何回敬這驕傲的姐夫呢?
對聯故事:
從前有個讀書人 ,雖然有小學,但因為沒有錢打通關節,幾次考試都沒有中。老大不小了,還是白丁一個。一氣之下,棄文經商,開了個小客店,自己當掌柜。他這口氣出不來,便在店堂里掛起一個條幅,寫著:
主考秉公,公子、公孫、公女婿同登金榜
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凡應試不中者返店對下聯,對上者,本店願聘為二掌柜。」這天,先後來了張王李趙4個書生,赴省城趕考,在小店投宿。王李趙三人看了上聯,不屑一顧,睡覺去了。張書生琢磨一番,對掌柜深表同情,也睡覺去了。張書生想:憑我的才學,這次准能考中,用不著再來對下聯了。誰知考試已畢,不學無術的王李趙三人,因為賄賂了考官,或者在上邊有靠山,都榜上有名,唯獨張書生名落孫山。他返回客店,感慨萬端,立即續出下聯。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
明朝有個知府叫馮馴,有一天,他在家裡請客。客人裡邊有個10 來歲的孩子 ,跟他父親一塊兒來赴宴,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機靈。有人說,這孩子頂會對對子了。一個客人聽了,就提出讓這孩子對對子,他指著知府馮馴說:
馮二馬,馴三馬,馮馴五馬。
「馮」是由兩點和「馬」組成 ,就是「馮二馬」 ;「馴」由三個豎(「川」字)和「 馬」組成,就是「馴三馬」 ;「馮馴」合到一塊兒,不就成了「 五馬」了嗎 ?古時候,「五馬」又是知府的別稱 ,「馮馴五馬」就是馮馴知府。這個對聯表面上倒很簡單 ,實際上還真不好應對。許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孩子卻對出下聯,在場的賓客無不驚嘆。你知道他是怎麼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