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和尚】
苏东坡与一寺院的老和尚是多年好友,
一日,苏东坡派遣仆人去找老和尚...
那个仆人记性极差,
老和尚问仆人有何事,
仆人搔搔头说似乎是来拿东西的;
老和尚再问仆人要拿什么东西,
仆人又搔了搔头,摇头说主人没交代;
老和尚看仆人头戴草帽,脚穿木屐,呆呆的站在寺门口,
笑了笑说:『我知道了。』
然后拿出一包东西交给仆人带回,
请问,你知道苏东坡到底派仆人去跟老和尚拿什么东西吗?
谜语故事一则:
唐朝时期,湖北有位诗人孟浩然,和王维是好友,两人都擅长以五言诗吟咏自然景物,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世称王孟诗派。但就是这样一位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在科举应考中屡遭失败,年过四十,还是一介布衣。
一天,王维邀孟浩然到翰苑读诗论文,恰遇玄宗皇帝驾到,孟浩然一时不及回避,便在床侧躲避。王维见了玄宗,不敢隐瞒,便将浩然来访事相告,玄宗微微笑曰:“朕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了,愿赐一见。”
玄宗当即召见了孟浩然,并要他当面吟诗,孟浩然于是以悠扬缓慢的声调吟咏了自己的一首近作《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冷笑不语,未置可否。
时值盛夏,玄宗略一沉吟,嘲笑道:“孟才子在诗中自伤不遇,朕倒想当面试才。”说罢,笑吟诗谜两句:
荷花露面才相识,
梧桐落叶又离别。
孟浩然沉思片刻,以诗作答:
一户没有墙,好汉内中藏。
人说像关公,吾云是霸王。
玄宗点头称是,一笑而去。
你知道二人所咏何物吗?(答案一个字)
【古代谜语故事】
16岁的穷书生解缙,考中全县头名秀才以后的第二年,他满载父老乡亲的重托,自己挑着书箱,翻山涉溪,去省府南昌城参加选拔举人乡试。一日,解缙来到一处三岔路口,不知该往哪条路走才是去南昌的方向,心中十分焦急.正巧,有一位牧童骑着水牛,横吹短笛,缓缓而来.解缙 连忙放下肩上的书箱担子,迎上前施了个拱手礼,然后问:“请问这位小弟弟,上南昌城该走哪条路?” 那牧童见这位书生哥哥懂礼貌,心里很高兴,心想:“不知他学问如何,待我试一试!”于是,翻身下牛,不声不响地走到一块大石头的后面,伸了伸头。 解缙一看,心领神会,连声说:“谢谢小弟指路之恩!”说罢又深施一礼,然后重又挑起书箱,朝牧童的方向走去。
你知道解缙走了哪条路吗?
【现代谜语故事】
小玉和小兰打算一同去看望因病住院的王师傅。
小玉问小兰:“咱俩星期几去?去时给王师傅带些什么东西?”
小兰没有回答,只在纸上写了个“口”字。
小玉琢磨了一番就明白了。
试问,你知道她们准备星期几去?带些什么东西去呢?
这天,老管家就要走了,他将结好的账准备交给来接手的新管家。他们二人刚交接完,王员外走了进来,坐在新管家搬 过来的椅子上,他说:"你是新来的,那我出道题考考你,给老管家帮看看,你合格当管家管账不?"随手将老管家的毛笔往 算盘上一放,"古人留下一座桥,一边多来一边少,少的要比多的多,多的反比少的少。"
新管家听完,恭恭敬敬地答道:"老爷,是这样的:五男二女分家,打得纷乱如麻,欲问何时了结,直到清明方罢。"
说完,老管家马上向员外说道:"恭喜老爷!合格,合格。"
请猜猜,他们在说的什么呢?
古时候,某部落有一个聪明的小伙子,很会猜谜语,没有人能难得到他。年青人的聪明传到了酋长那里,酋长决定亲自试试他,他派人把青年找来,对他说:"听说你很会猜谜,我现在有一个小谜,你猜一猜怎样?"青年说:"不敢当!请你说吧。"酋长便说:"行也坐,站也坐,卧也坐,请猜一物。"青年听后,微微一笑说:"我也有一谜,请你猜出后,我再猜你的谜。我的谜是:行也卧,站也卧,坐也卧,也猜一物。"酋长听后久久猜不出来。青年见酋长为难,就提醒他说:"我的谜底可以吃掉你的谜底。"酋长听后仔细一想恍然大悟,他对这个年青人的猜谜本领十分佩服。你知道这两个谜底是什么吗?
【古代谜语故事】
清朝末年,有个云游四方的道士。这道士知识渊博,能画一手好画,尤其酷爱猜谜。一天,他来到京城。心想,人们都说京都里人 才济济,我要亲眼见识见识。于是,他精心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只黑毛狮子狗。那狗画得栩栩如生,尤其那一身油黑发亮的皮毛,更是让人赞不绝口。道士来到闹 市,把画悬挂在路旁,顿时招来许多行人看客。有人出钱要买这幅画。道士笑着说道:“我这画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这幅画内藏有一字,要是有谁猜中,本人分 文不要,白白将画送给他。”众人一听,天下竟有这等便宜事,不花一文钱,白得一幅好画,于是争相猜射起来。可是猜了半天,谁也没有猜中。这时,只见一位老 者,分开众人,走上前去,将画摘下卷好,也不言语,夹起就走。众人看了愕然,道士也上前问道:“老翁您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老人仍不吭声,还是 往外走。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嘿,先别拿画,你说出谜底是什么?”老人如同聋了一般,还是不吭声,只顾往前走。道人看到这里,不禁哈哈大笑道:“猜 中了!猜中了!”
你说说这位老翁为什么猜中了?谜底是什么?(答案是一个字迷)
【苏东坡】
一天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当即反唇相讥:
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
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这诗讥笑的是苏轼那不加修理、乱蓬蓬的络腮胡须。女孩子最怕别人说出她长相的弱点,苏小妹额头凸出一些,眼窝凹下一些,就被苏轼抓出来调侃一顿,苏小妹说苏轼的胡须似乎又还没有抓到痛处,觉得自己没有占到便宜,当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
这是苏小妹嘲笑苏东坡的什么呢?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丈夫和妻子商量正月初一去给岳父大人拜年。可是,这位姑爷家境贫寒,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如此寒酸,有何脸 面去拜见丈人?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打算到隔壁刘三家去借件衣服穿。刚巧刘三出门不在家,家中只有刘三嫂。于是穷姑爷对刘三嫂说:“大嫂,我明天要和妻 子去给岳父大人拜年,可我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更谈不上有件像样的衣服了。您行行好,把刘三大哥的长衫借我穿一天吧。”说着,他用手指了指放在桌子上的那 件长衫。刘三嫂笑眯眯地说:“长衫倒是有一件,可是正月没有初一啊,你拜的哪门子年?”穷姑爷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正月明明有初一,她怎么说没有初一呢? 分明是不愿借给我。于是,穷姑爷悻悻地走出刘三的家门,口中还不停地嘟囔着:“哼,正月没有初一,正月没有初一。”忽然他眼睛一亮,恍然大悟,急忙返身走 回刘三家,一面向刘三嫂道谢,一面拿起桌子上的长衫,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朋友们,穷姑爷是怎么弄清楚刘三嫂是同意借给他长衫的呢?
古时候,有一对勤劳的夫妻,丈夫身体健壮,妻子心灵手巧。但是,尽管他们拼命劳动,生活却过得仍然十分贫困。于是,丈夫决定到外地去谋生。临别时,妻子叮咛他一找到工作就马上写信过来,免得自己挂念。
不久,妻子收到了丈夫的来信。信中说他找到的工作“日行千里,足不出户”。聪明的妻子看后眼泪夺眶而出,因为她知道丈夫是在外面干苦活。
过了几个月,新年将至,妻子盼望丈夫能回家团聚。这时候,丈夫又来了信,告诉她:“若有便船,步行回家。”妻子见了信不禁凄楚地哭了起来,因为她知道丈夫已经换了另一种更艰辛的工作。
聪明的你,知道她丈夫两次做的是什么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