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名人】
有一天,縣太爺把祝枝山請到縣衙,拿齣兒子寫的一篇文章讓祝枝山看。祝枝山難以推辭,認真看了一遍,提筆寫了兩句唐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還注了一行小字「打兩個成語即為評語」。
周圍的師爺們一看,紛紛恭維說:「上句是「有聲有色」,說文章寫得好;下句是「青雲直上」,指公子前途無量。」縣太爺眉開眼笑,忙問祝枝山對不對。祝枝山大笑道:「我已經寫在令郎文章的角下。」說罷,揚長而去。
縣太爺連忙仔細查找,終於在文章右下角找到了八個小字,一看,弄了個倒憋氣,你知是哪八個字嗎?
【古代 名人】
我國古代有個木匠跟建築師魯班學藝,到南山密林中去修築香岩寺,木匠建廟。
一天,木匠陪魯班在山上散步,走到一棵古柏和一塊怪石跟前,魯班說:「這古樹怪石,真是少見!」木匠說:「若在石上再建座廟,就更好了。」魯班看了看木匠說:「好!你就試著在這兒修建一百一十一座廟吧!」
魯班這麼一說,木匠愣住了,心想:這雖是一塊巨大的怪石但哪裡能容得下這麼多廟啊?一連兩天,木匠都想不出如何建造,愁得他茶飯不思,
一天早飯後,木匠倚坐在古柏下,看著那巨大的怪石發愁。忽然,他眼前一亮,高興地說:「師傅說的一百一十一座廟可以建造啦!」木匠把自己的地告訴魯班后,魯班誇他聰明,肯動腦筋。
請問,木匠是怎樣想的呢?
【蘇東坡】
蘇東坡在徐州任太守時,一法號懷遠的和尚告鄉民無端毆打出家人。經查,此僧身在佛門,心戀紅塵,某日喝得酩酊大醉調戲少婦被眾鄉民痛打一頓。懷遠為免遭寺規懲處,謊稱「鄉民欺負出家人」,告到徐州府。蘇東坡了解情況后寫下兩句話:「并州剪子蘇州絛,揚州草鞋蕪湖刀。」讓懷遠回去自悟。懷遠回寺后想了幾日,仍不解其中之意,后請教塾館先生,先生說:「這兩句話的謎底是『( )』。」
問:謎底是?
【古代謎語故事】
蒲松齡曾當過胡守備的塾師,教他的一個冥頑不化的兒子。胡守備一介武夫,文才很淺,但望子成龍心切,看到蒲松齡批改作業時,好批語不多,就大發其火,埋怨老師教學無方。蒲見胡如此態度,又不能說昧心話,只得借用詩句,隱藏批評。下面是他在胡守備兒子文章上的幾次批文:
第一篇因文章錯別字太多,蒲松齡皺皺眉頭揮筆批了句:「唯解漫天作雪飛。」
第二篇字跡不清,蒲松齡實在看不下去,就批了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第三篇文章洋洋洒洒一大篇,什麼事也沒說清,他批了杜甫的兩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胡守備看到批文,不解其意,便問道:「老先生,犬子的文章可有進步?」蒲答道:「高山擂鼓,聞聲百里。」胡還難以領悟,又問道:「我兒四書五經想必已貫通了吧?」蒲應聲答道:「人有七竅,令郎已通六竅。」胡守備聽得十分滿意,蒲趁機辭館而去。胡見到客人就出示蒲的批文誇耀兒子,客人聽了個個掩口而笑。
你知道蒲松齡的批文是什麼意思嗎?
【現代謎語故事】
有一戶姓宋的人家,給兒子娶了個媳婦,全村人都誇媳婦長得漂亮,聰明媳婦。兒子聽了很是得意。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一天,他請木匠魯班幫他在竹板上刻字。魯班一邊聽顏回念,一邊用鑿子刻文字。書刻完了,魯班說:「孔子好是好,就是不愛勞動,種田做工的事都不行。」顏回說:「孔子學問很高,他每天講學,根本沒空做工……」魯班說:「我刻個了字,豎鑿六下橫鑿九下。你去問孔子,他若認識這個字,我就服他。」顏回聽了,目瞪口呆,忙去問孔子。孔子問他:「魯班要答案有沒有規定期限?」顏回說:「他臨走時只伸了伸三個手指頭。」孔子問:「三年?」顏回答:「不能這麼長吧。」「那麼是三個月?」「也太長。」孔子就說:「那他是叫我三日內回答他了。」說完,就沒再講此事了, 第三天,魯班問顏回:「孔子猜到沒?」顏回把和孔子的對話從頭到尾講了一遍。魯班聽了,說:「他到底學問高,猜對了。」可顏回仍蒙在鼓裡呢。您猜到魯班刻的是什麼字了嗎?
謎語故事一則:
明朝朱元璋時期,江西吉水縣出了個才子,此人叫解縉。他才思敏捷,出口不凡,且生性風趣,常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天,他正在家繪畫,忽有人來報喜,說他考中了進士。
年輕的解縉一聽,喜上心頭,馬上向他的親朋好友傳達喜訊。但天公不作美,沒想到半路上下起了雨,腳一滑,摔了個四腳朝天,把長袍撕開了一個口子。但他自己並未發覺,右腳一蹺一蹺地走進一瓷器店躲雨。正好店裡有幾個人也在躲雨,看得一清二楚,不由得哄堂大笑。店老闆本來就認識解縉,忙請他坐下,還給他泡了杯茶。解縉興沖沖把考中之事告訴了店主。
店主心想:機會難得。忙拿紙筆,請他題詩一首,留作紀念。解縉客氣了幾句,便大筆一揮,寫了四句這樣的詩: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
跌倒解學士,笑煞一群牛。
大伙兒看到最後一句,知道是挖苦大家的,不由得怒火中燒。店主連忙打圓場說:「大家不是笑你摔跤,而是笑你的長袍後面裂了一個口。」解晉回頭一看,果然如此,感到怪不好意思的。店主說「沒關係。」便叫站在旁邊的大女兒快拿針線來縫。
這位姑娘叫趙秀娟,知書識禮,才智過人。秀娟拿來針線對解縉笑笑說:「恭喜相公,金榜題名! 你的即興詩真好,特別是『笑煞一群牛』一句,也把我笑在內了。現在你要我縫袍,我也有一詩要念,並且是個字謎,你若猜中,我就遵命。」
解縉見姑娘說的有理,忙說:「請念吧!」那姑娘說:
天雨路成溝,跌蹺一隻狗。
此謎若得解,任你罵我牛。
解縉畢竟是江西才子,略一思索,便把這個字猜中了。
您知道解縉猜中的是個什麼字?
謎語故事一則:
南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不僅芳姿綽約,才貌並秀,且諳熟瘦辭,善制佳謎。
花燭之夜,李清照想試試新郎解詩破謎之才,於是雙眸含情地對趙明誠說:「素聞官人抱玉懷珠,才華閃爍,乃佼佼俊彥,我願當面領教。」說罷嬌聲而吟:
三面有牆一面空,妙齡裙釵住其中,
有心和她說句話,可惱牆外有人聽。
接著掩面戲嗔「郎君倘射不中此『虎』,今晚請往廳堂獨度良宵。」
才思敏捷的趙明誠,思慮了片刻,嘻嘻一笑,取過文房四寶,懸肘落筆寫了個字,然後雙手捧上:「娘子,不才交卷了。」
李清照看罷,嫣然一笑,嫵媚生采,讓新郎進了洞房。
你能猜出趙明誠在紙上寫了個什麼字嗎?
傳說唐代詩人杜牧在酒亭喝酒並同店主人杏雲姑娘對對子,臨走的時候,杏雲忙上前問道:「請教先生貴姓大名?」杜牧說,我的姓名是:
半邊林靠半坡地
一頭牛同一卷文
杏雲琢磨:半邊林乃「木」,半邊坡地乃「土」,「木」「土」相靠為「杜」,而「牛」「文」同列為「牧」,原來是刺史杜牧大人。
杜牧的衙役問杏雲姓什麼,杏雲答道:「民女名和姓都在酒亭正面那副對聯上。」杜牧和年輕衙役只見酒亭正面那副對聯是:
但憑水流澆紅杏
藉助火光燒彩雲
相傳,有個秀才迂腐自大,一天到晚到處賣弄,「是也」與「非也」。有個酒店老闆也識文斷字,看不慣他那副自大的樣子。一天,他見秀才又在街上賣弄,便把秀才請到店裡說:「我這裡有個謎,正想請教你。你解得出來,今日酒錢全免;你要解不出來,罰你今後說話不準帶一個『也』字。」秀才說:「行,你說謎面吧。」老闆就說了一個故事:春秋之時,孔子和他的兩個學生子路和顏回聊天,孔子問學生:「是也?非也?」子路答:「是也。」「顏回:「非也。」二人爭執不下,孔子曰:「是也,則直在其中矣!」兩個人點點頭,都說:「非也。」
老闆問:「這是個什麼字?」
秀才聽得一頭霧水,孔子明明說「是也」,子路和顏回卻又說「非也」。究竟是「是也」還是「非也」?他絞盡腦汁,終究一無所獲。
老闆笑著蘸著酒在桌子上寫了一個「(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