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施耐庵晚年,常出門會友,吟詩作賦,談古論今。
一日,他受幾個友人的邀請,在茶館講述他潛心編著《水滸》的經歷和書中有關故事。
這時,走進一個赴京趕考的舉子,他見狀,以為施耐庵是個占卜的先生,心想圖個吉兆,討個好「口氣」,便高聲喚道:「諸位且退,讓我先相,能否金榜題名?說得好,本公子重重有賞。」
施耐庵見來者如此高傲,便想奚落他一下。便問:「請問公子,是文舉還是武舉?」
「文舉怎樣,武舉又如何?」
施耐庵答道:「觀你氣色人品,這次赴考,我看會是:
文如智多星下凡
武似玉麒麟降生
舉子聞之大喜。誰知眾人「嘩」的一聲鬨笑起來,舉子一愣,細細一琢磨頓時垂頭喪氣,悻悻而去。
您能猜出施耐庵的言外之意嗎?
【古代 名人】
秋高氣爽的一天,曹操帶著兒子曹丕、曹植,策馬郊遊,觀賞丹楓金菊。曹操抬頭看藍空,見燕、雁紛紛往南飛,感嘆不已。他忽然心血來潮,想以鳥雀為題,出個字謎考考兩個兒子的才學。能詩善文的曹操,捋須沉吟了一會,旋即揮手指天,吟子四句:
一對候鳥秋空飛,
公的瘦來母的肥。
一年四季來一次,
月月見人啼三啼。
弱冠之年的曹丕,苦思冥想良久,也破解不了。文思聰敏,才高八斗的小曹植,只琢磨了片刻,便破了此謎。曹操聽后大喜,從此對他十分寵愛,並一度欲立曹植為太子。
您能猜出這四句詩暗含一個什麼字嗎?
隋末,宇文化及縊殺隋煬帝、毒殺少帝楊浩后,自己當了皇帝。一時,天下大亂,群雄四起。楊義臣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是好朋友。一天,他派人給宇文士及送來一泥封瓦罐。宇文士及端詳著瓦罐,又揭開泥封的蓋子,裡面只有三樣東西:一顆紅棗,一條當歸,一塊飴糖。他怎麼也猜不透老友所指意思如何?為難之際,他胞妹宇文淑姑來了。她見說是楊義臣送來的,立即明白了其苦心所在。她對哥哥說:"俗話有:瓦罐不離井上破。因此,這是楊先生暗示你儘早離開是非之地,否則會有殺身之禍。至於三樣物品,是要你趕快投奔某個人,此人哥哥是認識的。"
宇文士及經妹妹的提示、勸告,馬上收拾了行李,並帶上淑姑,一同投奔保護人去了。
你知道三樣東西代表什麼意思么?
【猜字】
阿比蓋爾、迪爾、塔尼伯、斯蒂芬斯四個人在公園的涼亭里遊玩。突然,阿比蓋爾對大家說:「我想出了一個謎語,大家一起猜一猜吧。」說著,阿比蓋爾便說出了謎面:「我有一物生的巧,半邊發光半邊暗,半邊炎熱炙大地,半邊嚴寒凍神州。」話音未落,塔尼伯也說了:「你這太簡單了,你們來猜猜我的吧,我有一物生的妙,半邊窄小半邊寬,半邊白天哈哈笑,半邊夜晚眯眯眼。「斯蒂芬斯也說了:「你們倆的都太簡單了,來猜猜我的吧,我有一物生的奇,半邊晝伏半邊出,半邊夜晚不露面,半邊白天不露臉。」最後,迪爾也說了:「你們仨的都太簡單了,還是來猜猜我的吧,我有一物生的怪,半邊炎熱半邊寒,半邊入水不降溫,半邊遇火不升溫。」說完謎面,四個人都會心的笑了,原來,他們四個人都說的是一個字。
你知道他們四個都說的什麼字嗎?
【古代 名人】
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小時候家裡很窮,十歲時母親就送他到財主家去放牛。財主一看,是個小孩,還不懂事。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年紀小,幹不了啥活。這樣吧,我們立個字據,先試一年,如果幹得好,能解答我提出的問題,就發給一年的工錢,第二年繼續在我家;如果回答不出我所提出的問題,我不但不給工錢,請你另找戶主!」母親聽了此話,猶豫不決,王冕說:「母親! 不要猶豫! 儘管照字據內容辦就是了。」於是,雙方在字據上畫了押。
一年很快過去了。王冕把財主家的牛養得膘肥體胖,走向財主要工錢。財主本應按章辦事,但卻故意刁難王冕,要講一個故事謎,讓王冕猜一字。王冕說:「你講吧!」財主說:「從前有一夥窮孩子在挖墒,忽然挖到一塊有花紋像籃蓋似的東西,可誰也認不出是啥東西。當時有人把它放到水裡洗了洗,才看出原來是一塊玉璧。大夥叫道:『是塊寶貝呀! 我們每人分一塊吧。』於是就把玉璧砸碎了,一人分了一塊。可是,他們卻不懂,這塊價值連城的玉璧一旦砸碎了就分文不值。結果,這伙窮人仍舊是兩手空空。」
王冕聽完財主講的故事,立即就用水在桌上寫了一個字。
財主無話可說,只好把一年的工錢如數付給了王冕。你能猜出王冕寫的是什麼字嗎?
【古代謎語故事】
從前,汴梁城內有位雅士,不僅才藝縱橫,且善構奇謎,難倒他人。 一天,他又匠心獨運,用美玉雕了尊身高一寸的西施塑像為謎面,在街頭懸召征射,併當眾許言:「哪位才子倘能猜出謎底,願以這小巧玲瓏之玉美人酬贈。」 一連幾天,觀者如潮,但都乘興而來,搖頭而去,無人破謎。 一日,一位秀才凝視著玉西施沉思,突然撥開人群前去,伸手將玉西施搶過,揣入懷中就走。 眾圍觀者不解,雅士捋須贊說:「才子智高!」 這是何故?
(答案為一個字)
一位香港商人決心推銷國產化妝品。但港地進口化妝品太多,國貨難以打開局面,銷售情況不好。一次,她到上海進貨,與一友人談心,談及銷路不暢的苦惱,順便請教有什麼高招。友人很精通中國古典詩詞,籌思良久,就密授一計,商人高高興興地回去了。數日之後,香港某大報登出一則詩謎廣告,謎面是著名唐詩,張祐的《閨怨》:
故國三千里,
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下面是一行小字:
「猜一電話號碼,最先猜中者獎足金首飾2兩,謎底3日後在本報揭曉。」
此詩謎廣告一出,頓時傳遍港澳,許多稍通唐詩的婦女和男士們都樂此不疲。可惜都沒有猜中,越發引得人們如醉如痴。化妝品由此大為暢銷。3日後廣告謎底揭曉。
你知道謎底是什麼嗎?請猜猜看。
從前,有個人從小就好吃懶做,長大以後仍然惡習不改,整天吃喝玩樂,東遊西逛。後來,他把父親的遺產都糟蹋得乾乾淨淨,連吃飯 都沒轍了。就這樣,他還寧可餓著肚皮,也懶得去幹活。
有一天,他聽人家說有一種搖錢樹,只要找到這種樹,用手一搖,那錢就嘩嘩往下掉。懶漢心想:我一定要 找到搖錢樹,找到它,這輩子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了。於是,他見人就打聽:「搖錢樹在哪兒?你們這兒長搖錢樹嗎?」人們被問得莫名其妙,都以為碰到神經病人了,誰也不搭理他。就這樣他問了九十九天,也沒問出個結果來。
雖然累得精疲力盡,但他還是不死心。到了第一百天頭上,他見到了一位精神飽滿的老農夫在田裡幹活,就拱手問道:「老大爺,您知道哪兒有搖錢樹嗎?」老人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然後笑著對他說:「你要找的這搖錢樹啊,到處都有。」懶漢一聽,急忙說:「老大爺,您趕緊帶我去找一棵。」老人家一擺手,說:「你先別著急,讓我把搖錢樹的樣子告訴你,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它了。你聽著:「搖錢樹,兩枝杈,兩枝杈,十個芽,搖一搖,開金花,柴米油鹽全靠它。」 懶漢聽了,如夢初醒,連聲向老人道謝。從此以後,他按照老人的指教,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富裕起來了。
你們說,老人說的搖錢樹是什麼呢?懶漢後來為什麼能過上好日子了?
【現代謎語故事】
有一天,爺爺領著孫子從親戚家回來,為了行路不寂寞,他逗起了孫子,出字謎讓孫子猜,便吟了一首詩謎道:
「四畫斜筆罩耳朵,小子相聯不分隔,大嘴裡頭套小嘴,只差一口是豪傑。」
爺爺說,這四句詩謎每句要猜一個字,讓孫子猜猜是哪四個字。孫子歪著腦袋想了一陣子,咧開嘴笑著說出了答案:「爺爺的謎底嘛,說的是眼前之事,應該是『爺孫回家』四個字」。
爺爺聽了,剛想對孫子的思維靈敏進行一番讚揚,不料孫子又咧嘴一笑說:「爺爺呀,就以您的謎底『爺孫回家』這四個字為新的謎面,以這個新謎面再猜一個成語,請問謎底應該是哪個成語呢?」
這一次可輪到爺爺犯難了。他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甚至捻斷了幾根鬍鬚,也沒猜出謎底來,那麼,孫子出的謎語謎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