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龐泰為隊長的十人科學考察隊,決定到一座森林完成一項科學考察任務。但在進入森林之前,他們必須先通過一片30多平方公里的爛沼地。這日,龐泰他們出發的時候,偏又遇上了個濃霧天氣。10個人各自背負著各種儀器設備,每人手中還握了一根準備在爛沼地里探路的木杆,在一位熟悉地形的嚮導的帶領下上了路。不久,他們就進入了那片爛沼地。此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按常規,這種大霧天氣,在幾個小時后濃霧就會散去,必定是一個晴朗的天氣。可是,這日的大霧,不但不散,反而愈來愈濃,濃得人在二三米之外,就根本無法看清對方了。那位本地嚮導,起先還能憑著記憶,領著考察隊員,手拉著手向前行進,當領著大家來到前面的一條極其危險的陷泥河時,嚮導三轉兩轉,一下子迷了路,走了半天,還是兜回了原處。偏偏隊員們都忘了帶定向儀。嚮導急得眼淚汪汪,隊員們也一個個走得精疲力竭了。情勢很是險惡,因為這片爛沼地是一條大江支流的延伸帶,每天下午3時左右江里漲水時,便會把這爛沼地全部淹沒。而前面的陷泥河就更危險,一旦人被陷入稀泥之中就很少有生還的可能了。在這進退維谷之際,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經驗豐富的龐隊長。龐隊長根據樹的枝葉確定了南北方向,在濃霧中把考察隊員領出了爛沼地。你知道其中的科學道理嗎?
從前,河北滄州城南,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廟。有一年運河發大水,寺廟的山門經不住洪水的沖刷,倒塌了。一對石頭雕刻的大獅子也跟著滾到河裡去了。
過了十幾年,寺廟的和尚想重修山門,找了許多人,要把那一對石獅子打撈上來。
可是,河水渾濁,湍急,終日奔流不息,隔了這麼長時間,到哪裡去找呢?
開始,人們在山門附近的河水裡打撈,沒有找到。大家又推測,準是讓河水衝到下游去了。於是,出動了幾隻小船,拖著鐵耙,像篦頭髮似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找了十幾里路遠,還是沒找到。
在寺廟裡教書的一位老先生聽說了,走來對打撈的人說:「你們真乃不明事理!石獅子非木頭所刻,怎能被沖之下游?石獅堅固而沉重,河沙疏鬆而輕浮,石獅湮於泥沙之中,只會越沉越深,你們反到下游去找,豈不枉費了功夫!」
大家聽了老先生的話,覺得在理,就準備動手在山門倒塌的地方挖掘。
正在這時,一位看河守堤的老河工走過來,說:「在原地方是挖不到的,應該往上游去找。」
老先生一聽,連連搖頭,嘴裡說著「荒唐,實在荒唐」,悻悻地走了。
大家對老河工的話也只覺得好笑,沒有一個人理睬他。
倔強的老河工,像是受了很大的屈辱,他隻身一人,撐船下河。只用了吃頓飯的工夫,在石獅沉沒的上遊方向找到了。
這可出乎大家的意料。水往下流,一個石獅有幾千斤重,自己又沒長腿,怎麼會跑到上游去呢?
大家圍住老河工,要他講講,他怎麼知道石獅子會往上跑呢?
Eric今天翻以前的語文課本,看見一篇古文《兩小兒辯日》。原文翻譯如下:孔子到東方遊學,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兒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有一個小孩兒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來時離人近,而到中午時離人遠。」另一個小孩兒則認為太陽剛升起時離人遠,而到中午時離人近。有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升起時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中午時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時就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熱,這不是近熱遠涼的道理嗎?」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我們知道早上和中午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相等的,但是你如果是孔子,該怎樣向這兩個小孩子解釋呢?
一位農民在場上揚場,不巧一陣風吹來,揚起的麥粒迎面撒了下來,一粒麥子居然直接鑽進了農民的耳朵眼裡。他覺得很難受,於是用力地去摳耳朵眼兒,可是怎麼也摳不出來,無奈他只好去了醫院。
一位年輕的醫生對著他的耳朵眼研究了半天,急得滿頭是汗也沒有把麥粒弄出來。這時,一位老醫生走了過來,問明情況以後,笑了笑說道:「這樣折騰不但不管用,還有可能將耳膜弄穿孔,嚴重了會變成聾子。我有一個辦法,你每天向耳朵眼裡滴一些清水,過幾天再來找我。」
兩天以後,農民覺得耳朵眼裡痒痒的,很不安心,來到了醫院,老醫生觀察了一下說:「還需要兩天。」
到了第四天,老醫生從農民的耳朵里很輕鬆地把麥粒取了出來。
你知道老醫生是用的什麼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