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朋友圈,曬美食、曬美景,各種曬,再忙也不會忘記隨手拍,讓本來繁雜或簡單的環節硬生生地多出了這些步驟。看似生硬,實則自然,已然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知不覺中花了大量時間,流失了大量精力。有這樣一則段子:傷口流血,首先做的不是止血,而是拍照發微信;遇人危難,千鈞一髮,路過的人首先也不是挺身而出,而是拍照發朋友圈;閱覽者的反應,首先也不是問拍攝者為什麼是旁觀者,而是盲目點贊,好也贊,壞也贊,歡也贊,愁還是贊。尋求幫助,除了得到贊以外,沒有下文。
這段文字意在表明?
美國農業部的資料庫里有常見食物的各種維生素含量。有人統計了各種食物在「生」和「熟」狀態下的數據,剔除含水量變化的影響,得出了各種維生素經過加熱之後的損失比例。雖然這些數據不一定非常準確,但是足夠我們得到一個有意義的印象:維生素A和E受溫度影響不大,食物加工為熟食之後損失10%左右,維生素C的損失是16%,而維生素B1最不穩定,損失為26%,其他的維生素也基本上在這個範圍之內。總體而言,把食物加熱做成熟食后,維生素的損失大致在10%~25%之間。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