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當了一輩子大官,家裡有的是錢,他又性格豪爽,特別好交朋友。這麼一來,當時好多文人名士都成了他家的座上客。他的幕僚裡邊[幕僚是 大官的屬員,像參謀、文書一類就是] 有兩個頂有學問了,一個就是前邊提 到的王琪,另一個叫張亢。
這兩位長得可都是其貌不揚,張亢滿身肥肉,是個大胖子,王琪老愛叫他「肥牛」。王琪吶?跟張亢正好相反,骨瘦如柴,是個小瘦子,張亢就叫 他「瘦猴」。這倆人很要好,平時還老好開個玩笑。
這一天,晏殊請客。大伙兒喝得正高興,王琪瞅著張亢,笑嘻嘻地說:
「張亢觸牆成八字。」
大伙兒一聽,「哄」地笑開了。
張亢腦子來得快極了,聽了馬上反唇相譏,沖著王琪說:
「王琪()()()()()!」
這是在嘲笑王琪是只猴子。
他倆風趣的舌戰,引得滿座的人哈哈大笑。
宋朝有個大詩人叫梅堯臣,詩和文章都寫得好,在當時挺有名氣。他跟當時的大文學家歐陽修特別要好。
雖說梅堯臣有一肚子學問,可他不太走運,考了好多年,就是考不上進士。直到歲數大了,皇上才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的名,讓他參如編寫《新 唐書》的工作。梅堯臣覺著自個兒這麼大歲數了,也沒辦成什麼大事,這會 兒只好給朝廷編書。編書特別費功夫,興許書沒編完,自己就先入土了,這輩子恐怕沒多大起色了。
這一天,梅堯臣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他嘆了口氣對妻子刁氏說:「我這會兒幹上了編書的差事,真算得上是'猢猻入布袋』了
刁氏雖說也一把年紀了,可平時挺愛跟丈夫開個玩笑。這會兒,她聽了丈夫的牢騷[láosāo]話,「撲哧」一聲笑了,說:「可不,您整整忙活了一輩子,也沒奔[bèn] 出個名堂,真算得上是()()()()() 了。」
梅堯臣聽 了,心裡挺不是滋味兒,只好「嘿嘿」地苦笑。
還真是這樣。書剛編完,還沒送給皇上吶,梅堯臣就死了。同事們都挺替他可惜[給朝廷編完書以後,編書的人差不多都能陞官]。
《林大欽巧對求渡》
林大欽,廣東潮州東莆區人,明嘉靖十一年狀元。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某地任主考官,傍晚時,正要渡過漢水,卻又找不著渡船。林大欽正在發愁,忽見蘆葦中有一漁翁划著一隻小船。林大欽於是上前求渡,並說明他是某地的主考官。漁翁笑著說:「好吧,你既為主考大人,諒屬高才。老朽平生有一上對,苦無下對。你若能為我對出下聯,我就送你過渡,否則免談」。林大欽點頭答應。漁翁於是指著船尾插舵的小孔念道:
孔子生舟(周)末;
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屬西周末年。這裡的「孔子」又是一語雙關。林大欽絞腸苦思,一時不能對上。
正在為難之際,恰好烏雲密布,霹靂轟隆,一道閃電自漢水中央飛舞而起。林大欽頓時觸動靈感,馬上對道:
____________________
漁翁聽了林大欽的下聯,直呼「妙哉」,高高興興地渡他過了漢水。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愛寫對子,他不但自己寫,還讓家家戶戶都寫。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下令讓南京城的居民,不管是當官兒的,還是普通老百姓, 在第二天大年初一,家家門口都得貼上一副對聯。
第二天,朱元璋還悄悄化了裝,走大街串小巷,挨門挨戶地看。寫得好的,他就笑著點點頭;寫得賴的,他就撇撇嘴。有人說,我們國家過年時家 家戶戶喜歡貼春聯,就是朱元璋那會兒興起來的。這種說法不一定準確。不 過,朱元璋是大力提倡寫對聯的。他憑著皇帝的身分大力提倡,而且自己還帶頭寫,這對推廣、普及對聯,確實起了很大作用。
朱元璋親手寫了不少對聯,送給大臣們。他送給徐達的一副對聯,就挺有名。這副對聯寫的是: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世無雙。
徐達從二十來歲開始,就幫著朱元璋打天下,後來當了三軍統帥,打過大小勝仗上百次。末了,他 率領大軍,攻下了元朝的國都大都,滅掉了元朝。徐達當過征虜大將軍、右 丞相、魏國公。朱元璋誇他是明朝的開國第一功臣。在這副對聯里,明太祖稱讚徐達的功勞最大,從古到今都算上,他數第一!
在《包公案》里有一副對聯,這有個故事。
新婚之夜,妻子給丈夫出了一個對聯,若丈夫接不下來,就繼續去讀書。丈夫果然接不出來,就去讀書。這時,他遇到一個同窗,同窗問他為什麼新婚之夜還要來讀書。那個丈夫把事情說了一遍。
同窗便想占那個妻子的便宜,便去丈夫家。屋裡沒點燈,妻子問他怎麼回來了。同窗沉默不語,上床了。妻子也躺下了,其實她也很後悔,她只是想看看丈夫學問多不多。
半夜,同窗悄悄地離去了。
次日,丈夫回來了,對妻子說,他一定好好讀書。妻子很驚訝,他知道自己被別人佔便宜了,後來自盡而死。
後來,包公來當時的這個地方玩樂,一邊作詩。他躺在桐樹旁念:「移椅倚桐同玩月。」下半句想不出來,就在桐樹旁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他夢見一個女子給他接了下一句,包公疑惑一個女子居然能接出來,女子就讓他當地的秀才就知道了。後來包公解決了這個冤案。
那麼,那個妻子當初給丈夫出的是什麼對聯?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就是明太祖。有關他的對聯故事很多。下面就講幾個。有一次他作戰途中,帶兵路過一個驛站[yìzhàn,古時候專管 政府信差換馬、歇腳、睡覺的地方],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聽差,在裡面正 忙活吶。朱元璋走過去問他在這兒幹什麼。小孩說:「我替爸爸在這兒當差吶。」那會兒規定,老百姓都得替朝廷白當差,要白乾好些天的活兒,這叫 做「差役」。朱元璋問他:「你能對對子嗎?」小孩說:「能」。朱元璋就 說了個上句:
「七歲兒童當馬驛;」
小孩馬上對了個:
「()()()()()()()。」
要說古人有學問,那是真有學問,罵人都離不開學問。他們罵人的時候,甚至讓你都覺得「罵」已是次要的了,炫耀知識才是根本。大概是他們學問太大了,憋得難受,非得通過這種方式發泄出來才痛快。清末曾當過東北三省總督的趙爾巽御下甚嚴,有人以他的名字為引子,寫了副對聯,曰:「爾小生,生來刻薄;巽下斷,斷絕子孫」。趙爾巽見了,倒沒怎麼生氣,反覺腹內技癢,思索片刻,改了幾個字,於是一副「罵聯」瞬間成了表揚稿,他是這麼改的:「爾小生,生來秉性;巽下斷,斷不容情」。改完大笑,覺得很得意。
無獨有偶,張之洞的鐵杆幕僚梁鼎芬也曾因得罪同僚被人涮了一把。人家是這樣涮的——上聯:「一目當空,開口便成兩片」;下聯:「念頭中斷,此身應受八刀」,橫批:「梁上君子」,把「梁鼎芬」三個字有機地結合進聯內,但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罵得確有些惡毒。梁鼎芬也不示弱,他偵知是______在從中搗鬼,於是以牙還牙,揮筆寫道:「有心終是惡;無口豈能吞」,橫批:「伊內偷人」。也把他罵了個狗血淋頭。
那麼請問,空處應該填的是誰呢?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之才,總想奚落他一番。傳說,一日,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道:
「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鋸」諧音「句」,「猴兒」暗罵李白。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宰相起步,三步內我若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
「匹馬陷身泥里,()()()()()()()!」
下聯也有個諧音,與上聯對得很工,同時也反罵了楊國忠。楊國忠本想佔便宜,剛抬腳就被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弄得十分尷尬。
有一天,李調元來到川東的一座山上,廟中長老素聞李調元之名,趕緊親自前來接待。長老和尚也很好客,領著李調元山前山後、廟裡廟外,看了一個盡情盡興。並把他請入方丈室中,辦了一席很豐盛的素宴款待他。席上,李調元見長老和尚幾次欲言又止,料定他還有事相求,就主動問他。長老和尚這才說出原委。 原來,這座寺廟中有幅畫,是這位長老的師傅畫的,畫的是三兩枝出水的荷花。當時正逢江南地才子唐伯虎遊玩到此,老和尚就請他在畫上題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辭,懸腕展臂,龍飛鳳舞寫下幾個大字: 「畫上荷花和尚畫」 當時的長老和尚剛要提問,唐伯虎就說:「我走之後,若有人能對出此對的下聯,此人必是當今奇才!」說完甩筆而去。可多少年過去了,一直找不到有人能對得出下聯來。 李調元聽長老和尚怎麼一說,興趣陡增,馬上要長老和尚把畫給他看,果然畫妙字絕,地道的唐伯虎真跡。他望著這個對子一尋思,才發現其中的妙處。原來,這句七字對,無論正念反讀音都一樣,難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調元對畫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長老和尚說:「大和尚,請借墨硯一用!」長老和尚將大號提筆一支捧到李調元面前說:「請大人錦上添花!」只見李調元提筆在手,略一沉思,便緊靠唐伯虎對聯之旁,寫下一聯: 「()()()()()()()」 從此,這幅畫就作為這座寺廟的鎮寺之寶,掛在這個方丈室中了。請問李調元對的下聯是什麼?
傳說有一次祝枝山在遊歷五台山時碰見了一個叫徐子建的師爺。這位師爺自命不凡,傲氣十足,誇口說沒有能難住他的對子。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對子。
祝枝山問:「誰出?誰對?」「當然是你出,我對嘍!」師爺滿不在乎地說。
祝枝山微微一笑,說出上聯: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聽:就這個呀,有什麼難的?張口對出:
()()()()()()()
師爺正催促出個新對子時,祝枝山說:「還沒完,我能加字。」徐子建脫口而出:「這有什麼?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繼續說: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聽罷,一琢磨:「這麼加字……這……」他說不下去了。祝枝山說了句:「你『抬』不動了吧?」哈哈大笑,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