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實驗者給128名孩子布置了包括讀書、做題、看圖說話等各種作業,實驗者讓孩子們陸續完成作業,在孩子們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的時候叫停。過了幾個小時之後,實驗者讓孩子們回憶所完成的作業細節,請問有多少人能夠清晰記得尚未完成的作業?
(叫停的時候沒有孩子未做或者全部完成作業)
【心理學】
心理學家達頓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他找來了一批年輕男性作為被試,然後實驗者把被試隨機分成兩批,所有的被試都需要在實驗中走過一座橋。其中一批男性所走的橋是安全的,沒有危險性,不會讓他們產生恐懼的情緒。另一批男性所走的橋充滿了危險,會使他們出現恐懼的情緒。 在橋的盡頭會有一位美女在等待著他們,美女會讓他們填一份調查表,填完后,被試會得到女大學生的聯繫電話。女大學生告訴被試,如果想了解更多情況可以打電話聯繫她。當然這只是借口而已,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給被試製造接觸美麗異性的機會。
最後,走危險橋與走安全橋的男生,哪一組給美女打電話的人更多?
【明清歷史決策題】
假如時間倒退回了正德八年(1513年),而你,則很不幸的成為了一名丞相。某日,皇帝想覲見曹少欽、汪直、錢寧三人。如果當時是由你安排覲見次序,你應該怎麼樣安排才好?
【社會學】
研究者隨機挑選了一些旅客並分成兩組,實驗組是讓他們夾帶違禁品經過海關,如果能走私成功將獲得4000美元的獎金;另一組是對照組,沒有給出特別指示。
在海關的出口處,包括緝毒專家、海關緝私人員等在內的觀察者秘密記錄每個旅客的非言語溝通行為(如外表、姿勢、放鬆狀態、是否逃避海關人員的注視等情況)。
請問專家們能分辨出誰是走私者、誰是對照組嗎?
【遇險逃生】
加拿大卑詩省的蔚藍深海,陽光難以照到這裡的海床,在海下30米的寒冷地帶,居住著神秘的太平洋大章魚。探險家白冰游到大章魚身邊,想為它拍一組寫真。別看大章魚個頭大,其實很害羞,吱溜一下躲進了自己的岩石巢穴中。白冰仍不罷休,又堵到大章魚的家門口零距離拍攝。惹火了大章魚。它突然伸出觸角,緊緊勒住白冰!白冰大驚,可越想掙脫,就被纏得越緊,連潛水呼吸調節器也被緊緊勒住。看來大章魚是想留住白冰了。警告:大章魚的肌肉十分有力,攻擊小型鯊魚的時候甚至能折斷對方的脊椎。它的每隻觸角上有數百個吸盤,能夠吸附地形形成真空狀態。當章魚緊緊勒住白冰,他該如何逃生?
【心理學】
研究者讓助手用兩種不同的態度對待前來參與實驗的男性志願者,一種是激怒他們,另一種則是採取中性的態度對待志願者。然後再讓其中一半的志願者從事大運動量的鍛煉,而另一半被試不用鍛煉。稍加休息后,研究者給被試提供了一個電擊助手的機會。
請問哪一類志願者會用更高的電壓電擊助手?
【遇險逃生】
加勒比海的科蘇梅爾島,清澈的海面下面是一片珊瑚礁岩壁,探險家白冰在這裡潛水。緩慢移動的洋流,把白冰沿著珊瑚礁輕輕地推動,愜意極了。不知不覺間,白冰游到了岩壁盡頭的一處斷崖,對面是望不見底的深淵。突然,白冰發現自己在急劇下沉,彷彿被拖入深淵!慌忙之中查看了深度表,發現自己再一分鐘之內,從水下17米急速下沉至水下50米!水壓彷彿要把胸口壓爆了,卻始終沒有見底。白冰心急如焚,此時他應該怎麼做呢?
說明:這股沉降流是岩壁旁的強烈下降水流。下沉中,驟增的水壓會壓縮白冰肺部以及水下呼吸裝置里的空氣。白冰在水下17米深處能呼吸45分鐘,33米深處就只能呼吸15分鐘了。深處的壓力還會造成「氮醉」——破壞潛水者的神經傳導和認知能力。
【社會學】
研究者讓男性被試看一篇名為「電視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及影響力」的論文,並告知該論文由一名女性大學生所寫(附有照片),被試要做的就是評定論文的質量(打分)。
論文所附的照片中有些很吸引人,有些不吸引人;論文質量也是有些好(清晰、文法準確、結構嚴謹),有些很糟糕(思路不清、語言僵硬)。
請問相較而言,以下哪個組的文章得分更低?
埃及寶藏第2章(註上題中說浮生是個普通上班族)
浮生好奇之下打開了信封,信封里裝著一封信,白色信紙上有幾行字,浮生拿出信,信上寫到:親愛的浮生先生,你好,你的妻子現在在我手裡,放心,我們不會傷害她的,你的妻子現在很好,我們可以合作,你只需要幫我們辦一件事,你只需要去往埃及,進入埃及法老王的寶藏,拿到埃及法老的至尊權杖便可以換回你的妻子,怎麼是不是感覺很划算啊,用一個你不需要的東西換你妻子性命,錢和機票為你準備好了,我會等你的好消息,別做對自己不利的事,不然後果你知道的,合作愉快。信到這停筆了,浮生雙手用力的抓住信紙邊緣,身體因為憤怒而不停顫抖,他猛的把信扔了出去,開什麼玩笑,浮生大喊,他問候了寫信人的1祖宗,不過很快他又冷靜了下來,打開了信封,信下面有著埃及的機票與100萬錢的支票,這時你應該?(首次出題希望海涵)
【社會學】
【改變態度之二】
在一項社會實驗中,研究者要求大學生志願者寫一篇文章,支持禁止有反社會傾向的人在校園發表言論。實際上正在州議會討論的這項法案糟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對。研究者將志願者分成了2組,兩組的報酬分別為0.5美元和2.5美元。研究者沒有提到被試有拒絕的權利,只是讓他們寫這樣一篇文章。
請問哪一組志願者對法案的態度會產生較大改變(從反對變成支持)?